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你待我以诚,岂敢相负!一场跨越80多年的中德互助
2020/04/04 14:19  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截至北京时间4月3日早上6点,德国累计确诊病例达7万9696例。叫托马斯拉贝,是德国一位医生,他还有一个身份,是《拉贝日记》的作者约翰拉贝的孙子,而《拉贝日记》被公认为是近年来发现的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数量最多、保存最为完整的史料。托马斯拉贝,与中国有着很深的渊源。就在十天前,他给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写了一封信,为您讲述的这段跨越80多年的故事,就从这封信开始。

  日前,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先生接到了一封来信,写信的人叫托马斯拉贝,目前是德国海德堡大学医院的医生,他在信中向大使求援,说医院急需一批抗疫药品,而这个药品是中国企业生产的。

  中国驻德国大使 吴恳:他给我来信求援说我现在需要一种药品,除了救我自己和家人,也想救我的患者。这个药品中国生产。

  中国工信部牵线 向德国医院捐赠物资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随即与工信部联系,很快找到生产这种药品的企业。

  浙江某药企负责人 蒋国平:3月21日我们企业收到了国务院联防联控医疗物资保障组的调运单,拉贝先生一开始是要求十盒,也就是十人份的量。后来我们联系了大使馆,我们自行把捐赠量增加到40盒,同时在药品的包装盒里面我们增加了英文说明书以及中国的临床数据,希望能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

  药企负责人介绍说,把这些药送到德国,最大的困难发生在运输环节。不过在工信部,浙江省政府等各部门帮助下,驻德使馆方联系上汉莎货运有一趟飞机从上海直飞德国,最终寄到了托马斯拉贝先生手中。

  中国驻德国大使 吴恳:已经顺利地送交到了拉贝手上。

  向中国大使馆写信求援的托马斯拉贝,是约翰拉贝的孙子,目前是德国海德堡大学医院的医生,疫情期间一直坚守在医院一线。

  得知了这个故事的网友们也表示:你待我以诚,岂敢相负!

  中德携手抗击疫情

  其实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德互帮互助、携手战疫的故事还有很多。中国疫情暴发初期,德国向中国援助医疗物资,并派出专家赴武汉进行科研合作,其中德国杜伊斯堡市率先向友城武汉捐赠防疫物资,很多德国友好人士也纷纷给中国加油,给武汉打气。

  中德文化交流友人 阿福:作为世界公民,此刻的我们应该齐心协力在一起。

  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 欧拉康林松:人心齐,泰山移。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

  三月底开始,德国疫情日益严重。中方抗疫物紧急资驰援德国,中德专家加强疫苗和药物研发合作,远程连线,共享防控和治疗经验。得知德国的海因斯贝格县成为疫情“重灾区”后,有华人华侨、中国留学生和中资企业自发向该县捐款捐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德国有句谚语叫“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驻德国记者了解到,托马斯拉贝正在医院上班,对于中国提供的及时援助,他表示感谢。

标签:
责编:纪树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