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市虹桥镇通石村现有壮族、苗族等5个族别的少数民族常住人口13户、21人。虽然人数不多,但村两委会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为抓手,对少数民族群众做到了格外尊重、格外关心、格外爱护,营造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生动局面。
在思想上尊重,让少数民族群众有归属感。在通石村,尊重少数民族群众不仅体现在风俗习惯上,而是真正把少数民族群众当成主人翁,有事同少数民族群众商量已成为惯例。村里建有“民族之家”,这既是少数民族群众读书学习、健身娱乐、沟通交流的“温暖之家”,也是村委会定期向少数民族群众通报情况、征求意见的重要平台。村两委班子成员认真落实结对联系制度,经常到少数民族群众家中听取诉求,把党组织的尊重和牵挂传递给每一位少数民族同胞。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期间,都尽可能组织少数民族群众参与各种活动。今年国庆期间,镇政府组织各界群众赴南京参观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村里安排妇联主席率3名少数民族妇女参加。尊重赢得了信任,少数民族群众在这里没有陌生感、隔阂感,有的是对通石村这个大家庭的认同感、归属感。
在生产生活上关心,让少数民族群众有获得感。为让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通石村在就业指导、创业服务等方面向少数民族家庭倾斜,对有创业意愿的少数民族群众千方百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对个别低收入少数民族家庭,则由村党总支书记负责,落实精准扶贫措施。土家族妇女秦志平创办了不锈钢废料加工的家庭工厂,但原有场地太小,生产受到限制。村委会多次到国土部门争取,帮助征地,建成了300多平米的车间。目前,秦志平的小企业红红火火,还吸纳了同组几名群众就业。55岁的布依族妇女罗国池丈夫去世、婆婆年迈、无子女,且本人身体不好、劳动能力较差,村委会及时与镇民政部门联系,将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罗国池身体好转后,村里又帮她在附近企业找到了一份合适的零工。近年来,通石村每年组织少数民族妇女参加健康体检,为少数民族学生开展捐资助学,在春节期间开展慰问活动,村里的“同拾爱共前行”志愿服务队把少数民族群众作为主要服务对象之一,通过一系列措施,让少数民族群众的获得感大大提升。
在家庭和邻里关系上关注,让少数民族群众有安全感。邻居好赛金宝。通石村的少数民族群众大多是远离故土外嫁而来的妇女,家庭是否团结、邻里是否和睦,直接影响到她们的幸福感、安全感。为此,村两委会把构建和谐家庭、和谐邻里关系作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重要内容。在加强教育引导、推进文明创建的基础上,把少数民族群众纳入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村网格长、网格员对网格内的少数民族家庭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谁家夫妻闹矛盾、哪家婆媳不协调、哪里的邻里有纠纷,网格员都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情况、第一时间登门调解、第一时间上报村里。村委会设有“民族工作站”,其职能不光是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办证缴费之类的服务,更主要的是少数民族妇女有什么心里话、烦心事,都愿意来到这里,向村里的妇女干部一吐为快,村干部作为“娘家人”,及时为她们排忧解难。村委会定期排查影响民族关系的不稳定因素,完善矛盾纠纷协调处置机制,多年来未发生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连续六年被评为“泰兴市无访村”。
(李龙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