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是立足自身国情、具有自身优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亟需构建具有独特内涵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
从国内视角来看,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新时代,唯有坚持话语表达与实践创新的深度融合,才能使重大理论问题落地生根,让最新理论成果入脑入心,让抽象的理论以接地气、沾泥土的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从国际视角来看,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打破“现代化=西方化”迷思的迫切之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因此,要构建既能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又能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努力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影响力传播力。
积极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首先,要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在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构建中,一方面,要看到现代化是现代国家寻求发展与进步的必经之路,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追求和人类社会文明演进的基本方向。从生产力角度讲,现代化意味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综合国力;从制度层面来讲,现代化意味着建立开放、先进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制度体系;从思想观念来看,现代化国家都把现代性提升作为一种价值追求,致力于人类文明程度和文化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要深刻意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是在遵循现代化发展的普遍性规律基础上,进行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式”探索的现代化,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唯有将人类现代化的普遍性和中国特色的独特优势结合起来,才能科学把握和精准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和内在要求。
其次,要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结合。守正,要求我们坚守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之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构建要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将“六个必须坚持”融会贯通地运用于话语体系构建过程之中。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构建要把握世界发展大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立足人类文明形态变革和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善于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宏阔实践中挖掘新材料、设置新议题,运用新技术、拓展新渠道。无论是对内传播还是对外传播,都必须结合实践的发展变化和时代的发展进步,着力创新传播内容、形式、技术、载体等,不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时代内涵和世界意义,提升话语体系的解释力、说服力和影响力。
黄 科(四川外国语大学党的创新理论国际传播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