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村调研行丨新沂时集镇郝湖村:昔日疮痍地,今变“蜜桃村”
2020/04/16 12:52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四月,新沂市时集镇郝湖村,阳光普照着村庄里绵延连片的数千亩桃园,一棵棵被修剪整齐的果树张开枝桠,在春日的润泽下努力生长,让人仿佛提前嗅到蜜桃的香甜。

  “前不久赶上花期,天天从外地来赏花的游人可多哩!”村里的种桃大户王开志忙着在自家果园修枝剪叶,拂去额上的汗珠,他满含喜悦地说:“谁能想到,4年前,俺们村还是省定经济薄弱村,在政府带领下,乡亲们这几年种桃致富,村子大变样,只一年就摘了‘贫困帽’!”

  重整资源,盘活蜜桃产业

  郝湖村,曾经有段“辉煌”的历史。由于石英砂储量丰富,上世纪90年代,全村遍布着12家石英砂厂,上千名村民从事石英砂开采、运输等相关产业。

  作为村里致富能人,郝湖村村支部书记郝其选当年也曾投身浩荡的“淘沙”大浪。“1996年,每吨石英砂能卖十几元,后来市场需求增大,到2010年时每吨可卖到300元以上,村里规模大的厂子光工人就100多个,一年能开采售出2万余吨。”郝其选回忆道,虽然那段“淘沙”的日子让部分村民挣到些钱,但对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村子终日乌烟瘴气,土地满目疮痍。

  2014年,由于环保不达标,12家石英砂厂被全部关闭。一夜之间,采石场上机械的轰鸣声戛然而止,郝湖村失去了唯一的产业。

  2016年,郝湖村被定为省级经济薄弱村。重压之下,村两委下定决心,要带乡亲们找到一项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村里先后组织干部和党员群众到山东寿光、泗阳石集乡等设施农业发展较好的地区考察学习;又深入研究本镇农业产业,大量走访村民,了解群众需求和特长,最终选择了水蜜桃这一特色产业。

  “郝湖村背靠小青山,土质肥沃,是种植水蜜桃的天然宝地。”郝其选说,选准水蜜桃产业后,村里利用200万元省专项资金与60万元帮扶资金,成立汇康果蔬专业合作社,建设起以水蜜桃为主的800亩生产基地,让农户和贫困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或扶贫资金入股。

  按照郝湖村集体股份合作模式,其中400亩村集体果园经营收益40%作为村集体收益;30%作为公积金和再生产费用;20%作为全村群众分红;10%作为低收入农户专项扶贫基金,每户每年可享受丰富的分红政策。

  如今,郝湖村共有近7000亩土地用于发展水蜜桃产业,带动本村大量劳动力就业,每年可增加群众收入600万元。凭借“水蜜桃产业+股份合作社”扶贫新路径,2017年,郝湖村全村水蜜桃产业及延伸产业链产值达8000万元,摘下省级经济薄弱村这顶“贫困帽”;2018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100万元,一跃成为集体增收明星村;2019年,全村185户489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力争今年实现低收入农户人均年收入12000元以上。

  在村内昔日占地100余亩的石英砂厂集聚区,荒凉的景象与附近生机勃勃的果园形成鲜明对比。郝其选告诉记者,今年,村里计划利用这片废弃地新建一个可存栏数百头的规模养牛场。“蜜桃产业只是第一步,我们还盘活了二七干渠两侧的408亩闲置土地,用于种植美国山核桃,目前该产业面积达1200多亩。未来,村里还将探索更多富民产业。”

  鼓起腰包,村民换了活法

  眼下正逢桃树坐果期,园子里活不多,郝湖村种桃能人李金平手上勤快,独自就能打理自家的果园。

  “这是‘沙红’、那是‘突围’,还有黄桃。”走在园子里,李金平对桃树的品种如数家珍。“家里一共8亩地,以前主要种植小麦玉米,一年下来收益不到10000元,日子过得捉襟见肘。”2014年,李金平的丈夫因心脏病骤然离世,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家里一下没了顶梁柱,还欠下30万元外债,我一人带着两个孩子,那两年生活暗无天日。”李金平回忆道,就在那时,村支书郝其选主动找到她,帮她想出路。

  2016年,在郝其选和村委会的帮助下,李金平顺利申请到10万元妇女创业贷款,承包了20亩地开始水蜜桃种植,成为村里的第一批种桃大户。凭着踏实苦干,去年李金平的桃园盈利20多万元,她还清所有债务后,还把自家的住房修葺一新。

  如今,坐在窗明几净的家中,看着新购置的家具家电,李金平和孩子的日子也如蜜桃般香甜。“水蜜桃亩均产量5000斤,利润超1.2万元,在政府和村两委的带领下,我今年又流转了20亩地,周围的乡亲们也看到新产业的希望,纷纷加入转型种植。”

  不仅如此,近年来,郝湖村越来越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选择返乡创业。“以前家里住的是瓦房,这两年新建了楼房。”34岁的郝湖村西姜庄村民郝尚书之前在上海从事水果销售行业,几年前,他听闻家乡转型发展,结合自身行业的经验积累判断,回乡承包起50亩桃园。他说,返乡后生活很充实,如今还担任着村里三丰合作社负责人,带领20多户水蜜桃种植户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火。

  在村合作社的带动下,郝湖村果农自发流转土地,成立专业合作社5个、家庭农场12个,全村的水蜜桃种植大户132个。走进郝湖村水蜜桃扶贫园,园内的村民正在一丝不苟地劳作,不久的未来,他们收获的不仅是蜜桃,更是甜蜜的生活。

  留住乡愁,建设美好家园

  桃花红了,村民富了。郝湖村西姜庄内,村道硬化整洁,每隔几米便设有路灯,村民们新建的小洋楼错落有致,家家户户房前屋后花木葱茏。78岁村民王大爷的2亩地就在家门口,每天出门不到100米就能下地,“我前年开始种植黄山芋,收益比传统山芋高出不少。如今村里环境好,在家门口种地可美哩!”

  “抱团发展,走集体化道路”的做法,不仅让郝湖村从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也为其乡村建设探索出了新路径。结合本村土质、气候,村两委发动群众把公共绿化与自家的菜园子结合起来,每家每户都种上几株桃树,同时村里统一栽种石楠、冬青、垂柳、榆树等植物,保证村庄一年四季长青。

  “我们先后硬化村内水泥路6200平方米,铺设砂石路3000平方米;拆除猪圈120个、旱厕126个,新建公厕2座;疏浚村内汪溏1500米,贯通排水系统。”郝其选介绍,村里这两年加大公共空间治理力度,节约出集体土地320亩,用于建设文化广场和栽植绿化。“每年桃花盛开时,全村近万亩桃花浑然一体、美不胜收,让越来越多前来观光的游客留住乡愁。”2018年,郝湖村被列入徐州市级“美丽宜居乡村”示范村;2019年,被评为“徐州市最美乡村”。

  “围绕农文旅相结合,未来郝湖村将和全镇产业发展更加紧密配合,打造出富有特色的农业旅游观光园、现代农业示范园,成为‘农村产业强、乡村环境美、农村增收富’的‘桃花源’;同时对水蜜桃产业园、郝湖千年古松、郝湖古庙等旅游资源进行提档升级,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郝湖看桃花、品蜜桃。”时集镇党委书记陆波说。

  交汇点记者刘刚 岳旭/文康璐晨/视频/图

  通讯员 戴子松 韩辉

标签:
责编:周莉娜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