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就在申俞村的申晓明,是海陵香草湾薰衣草主题庄园总经理。长期在外的他欣喜地说,“村里现在一天一个变化,黑臭水沟变成碧波荡漾的鱼塘,农业园里长出的优质果蔬更是让人大开眼界,我每隔一段时间就回来看一看!”村党支部书记申三荣也感慨地说,这几年,抱回了两只“下蛋的母鸡”,村里一下子做活“农”字文章,趟出了一条脱贫攻坚的新路,不仅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万元,还带动8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乡贤“众筹”,村里抱回两只“下蛋的母鸡”
穿村而过的宁靖盐高速公路,曾让村里人引以为豪。“望着南北川流不息的车辆,我们村干部和农民一直在考虑利用这一便利发展经济。可村里一分钱启动资金都拿不出来,项目无从谈起。”申三荣说。2016年,泰州市检察院下派干部梅煜挂职村第一书记,带来了转机。
到村不久,梅煜就了解到,村里乡贤能人众多,特别是在外能人很有家乡情结,都希望帮村里“搭把手”。他便与村两委会商量,用好本村交通、乡贤能人等资源,借助外力发展村集体经济。随即,首批6名乡贤能人返乡参加“群英会”,大家纷纷踊跃发言,在高速公路两侧竖立“高炮”广告牌可为村里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最后脱颖而出。
建“高炮”广告牌需要10多万元,村里一时拿不出钱,一位乡贤从泰州市交通局争取了10万元帮扶资金,另一位乡贤联系了广告客户,梅煜从泰州市检察院又争取到10万元扶助资金。乡贤们的善举感动了对方,建造商同意分次建设,分期付款,建一座租一座,每座租金6万元。4 座“高炮”广告牌拔地而起,成为一道风景的同时,还每年为村里带来租金24万元,挖到了脱贫路上的“第一桶金”。
建设标准厂房,也是乡贤们的“金点子”。村里将市、区帮扶的95万元资金,投入工业集中区建设标准厂房,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15万元。“每年都有租金收益,可以说是抱回了‘下蛋母鸡’。”申三荣说。
干部入股,百亩园艺产业园成为“试金石”
抱回两只“下蛋的母鸡”,村干部带领村民发展的劲头更足了。“村集体有了一定的资金结余,就要不断实现‘钱生钱’,就像撒下种子,循环增收。”申三荣说。2018年春,村两委会创新“支部+合作社”联建模式,实施“党建+产业”工程,聚力培育“造血”项目,启动“富民强村”新征程。
让村民们感到与以往不同的是,申三荣是申俞村的党支部书记,同时还承担着蔬果大棚的运营重任。他牵头成立泰州市三荣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村干部入股,总投资130万元、村干部参股30万元,流转土地100亩,高标准建成顾高镇现代园艺产业园。其中94亩普通大棚种植花菜、甘蓝菜、甜瓜等有机蔬果,6亩连栋大棚种植草莓、樱桃番茄、小黄瓜、猕猴桃、彩椒等新品种。
有股份就有压力和动力,村干部们个个干劲十足,主动外出对接科研院所,跑市场。申俞蔬果很快打进上海江桥市场,每年为村集体增收8万元。东台蔬菜种植能人崔玉平慕名而来,流转土地1200亩,投入1200多万元,搭建钢架大棚1080亩,采取“五统一分”经营模式,成立卢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种植胡萝卜、花菜、甘蓝菜、甜瓜、西瓜等优质蔬果。记者见到64岁的蒋宝珍时,她正在西瓜地里整理西瓜头,她开心地说,在家门口上班每天能有50元收入,这在过去想都没想到。
50岁的崔汉洲也是东台人,他告诉记者,合作社步入正轨后,通过土地入股、劳务工资、年底分红等形式,带动农户参与承包大棚种植,亩产达规定产量可获得8000元收入,超出部分再给予奖励。合作社在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8万元的基础上,带动低收入农户30户,户均增加务工性收入6000元。村党支部还动员村里有意向的农户加入合作社,针对不同人群制定方案——对没有经验的农户,合作社提供场地、技术、幼苗,并负责跑市场拿订单,农户承包大棚管理,达到规定产量,即可获得收入。对于有经验的农户,可自主选择品种种植,卢晋合作社提供场地,并帮助销售。每个大棚的甘蓝菜夏季产量达4500斤,冬季产量达6000斤,承包者即可获得8000元收入,超出部分再给予奖励。
旅游“唱戏”,“阿拉”结伴来体验田园生活
在申俞村现代园艺产业园参观,宽敞高大的连栋大棚内,高档果蔬无土栽培,空中生长,无需喷洒农药和化肥。这里应用了无土栽培和有机生态栽培的现代农业技术,可以吸引都市人来此体验,有机果蔬作为礼品出售,游客也可即摘即食,还可连同盆栽购回观赏。这些日子,上海客人来了一批又一批,盆栽草莓每盆卖到20元。
600吨储藏冷库液氮速冻机刚刚安装调试好、占地2亩的600吨储藏冷库和占地4亩的蔬果分拣中心都已建成……记者了解到,分拣中心具备鲜活农产品检测、仓储、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功能,集中周边种植大户的产品,打造高品质、多品种的蔬菜集散地,进一步提高蔬果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以花菜为例,春节前,市场上每斤仅售2.5元,如果放到冷库储藏,春节后再投放市场,每斤可卖到4元,按亩产5000斤花菜计算,除去电费、人工等成本,每亩差价有六七千元。
“这些都是在为农业旅游‘唱大戏’做准备,下一步,我们还将再建10亩连栋大棚,方便大巴旅游车载着游客直接入棚采摘果蔬。”村委会主任申雪梅说。分拣中心和冷库服务全镇5000多亩果蔬,保障了种植户增收,村集体每年又能增收30万元。三荣合作社和分拣中心优先向低保、五保户提供岗位,预计每年带动低收入农户30户以上,户均增收1.8万元。
交汇点记者 赵晓勇 通讯员 丁明玥 殷仁杰 丁倩 孔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