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丨驰援黄石满月记:我是一株小草,护佑生命迎接春天
2020/03/12 21:55  新华报业网  

  2月11日,我第一次来到荆楚大地。途经武汉,匆匆看了一眼,便又赶往黄石。当时我们不知道会在这里待多久,也不知道会遇到怎样的困难。

  到达黄石后,我们马上投入了工作,马不停蹄地布置驻地,组建临时党支部,重症和ECMO小组迅速行动分批次奔赴病房……时间变成了抽象的概念。

  这一个月里,每次下班,隔离服里都汗水涔涔,防护镜变成了游泳镜,取下口罩,看见镜子里满是勒痕和红色印迹的大花脸,辛苦之余也觉得挺可爱的。

  出发前为了降低感染可能减掉了心爱的长发

  当初得知要去一线,父母亲友都很担心,千叮咛万嘱咐,爱人也宽慰我,他会把孩子照顾好,让我不要担心。其实,在学医时就已经深刻理解了自己的职责,参加工作,接触到更多患者后,更加矢志不渝。而自从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应征支援黄石的那刻起,使命感在召唤着我,只要有需要,我虽是女子,也可以义无反顾、不让须眉。

  都说共饮一江水,苏黄一家亲。在这一个月的工作中,我常感到患者就像隔壁邻居一样亲切,基本都非常配合治疗。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总觉得心里暖暖的,全身充满力量。记得有一次,给一位患者监测生命体征时,她握着我的手说:“可以知道你的名字吗?”我有些意外,她慢慢地说道:“我恶心得厉害,又拉肚子,你不厌其烦一趟一趟地帮我处理,还一直很关心我的感受,又量体温又测血压,你这会儿肯定一身汗。真的很谢谢你照顾我,给我信心。”那一刻,我觉得付出再多也值得了,拯救生命还能抚慰病人的心理,这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

  短短一个月,我们已经和病人亲如一家

  事实上,在这种极易感染的工作环境中,全副武装的我闷得连呼吸都困难,和病人沟通的次数远不及在家乡医院那么多,虽然少了些语言的交流,但无声的陪伴一点也不少,有时候,三言两语,甚至一个动作、一个眼神,足矣。黄石患者给予我的信任和感谢,让我感动,也会珍藏一辈子。

  我知道疫区危险,疾病无情,我也知道自己一个人力量弱小,但我相信自己一贯的专业素养和学习能力,也相信我们团队实力不俗,经得起大风大浪!

  也许站在黄石的土地上,我只是一株小草,但我会继续尽一株小草的本分,守护绿色,护佑生命,迎接春天的到来!

  (南医大附属逸夫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护师、南医大附属逸夫医院第四批援湖北医疗队队员 贺镜羽)

  交汇点记者 黄欢 整理 通讯员 孙蔚佳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