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最前线丨卧床近2个月的危重症爷爷第一次坐下床
2020/03/13 15:22  新华报业网  

  3月11日,江苏援黄医疗队支援黄石“满月”。交汇点赴黄石采访组记者探访黄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2病区(ICU),见证了欣喜时刻。一名卧床近2个月的危重症患者第一次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坐下了床。

  挂心那位气管切开的爷爷

  打赢“战役”的重点难点就在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最艰险最棘手的“战斗”也大多发生在ICU里。在黄石市中心医院ICU,苏黄两地医护团队携手挽救了一个又一个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生命。

  3月11日上午,又到了江苏援黄石医疗队队员、南医大附属逸夫医院护师徐帅接班时间。援黄石1个月,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已了然在心,徐帅依然认真地按墙上张贴的步骤来,一丝不苟。交汇点赴黄石采访组记者跟随徐帅进入ICU。

  让徐帅最挂心的是那位气管切开、已经卧床近两个月的爷爷。这几天,爷爷的病情有好转,呼吸机参数在下调。徐帅既期待又担心,“希望爷爷能继续好转,但又怕他病情突然反复。”

  欣喜爷爷第一次坐下床

  上午11点,ICU里忙碌而有序。黄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2病区有16张床位,目前有两位患者。一名护理人员正在用紫外线灯为空床位和空房间消毒。

  江苏援黄石医疗队队员、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护师吴兴飞和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护师崔尚卿正守在患者身旁,吴兴飞观察记录仪器上的数字,崔尚卿仔细核对药品名称。经历了生死抢救,这名患者病情依然危重,目前生命体征平稳。接班后,徐帅去看望了那位70岁的爷爷。“今天也要加油啊!”徐帅做了个鼓励的手势。记者看到,爷爷戴着口罩半躺在床上,气管切开状态。听到徐帅的话,他的手轻轻抬了抬。

  江苏援黄石医疗队队员、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徐剑正在为老人检查身体。徐剑伸过手,“老爷子,我们握个手”。爷爷缓慢得伸出手和徐剑的手握在了一起。“很棒,一天比一天好了,今天我们试着坐下床啊,加油!”爷爷微微地点了点头。记者有幸见证了这让人欣喜的一幕。

  两名护士护好爷爷身上各种管子,一名护士站在在他身后,徐剑和黄石当地医院李文峰主任站在老人两旁。“1、2、3……轻点轻点”大伙屏住呼吸,一起使劲,记者紧张得握紧拳头。

  “起了,起了,先等等。”徐剑指挥团队放慢速度,老人坐在床边缓了几分钟,护士推来铺上被褥的轮椅。大家齐心协力把爷爷抱起来轻放到轮椅上。“真棒!”徐剑竖起了大拇指,在场的医护人员松了口气。一阵忙碌,徐剑浑身冒汗,水汽直往护目镜里涌。他高兴地说:“这是患者一个多月来第一次坐下床。”徐剑拍下照片,向江苏援黄石医疗队医疗救治及专家组组长黄英姿汇报了最新消息。

  坐在轮椅上的爷爷生命体征平稳,精神状况不错。他做手势示意要写字,护士拿来了纸和笔,他歪歪扭扭写下了“加水”两个字。身旁的护理人员心领神会,“您放心,我们一直关注着。”护士轻声安慰他说。原来老爷子操心起呼吸机里的水容量,提醒护士加水。

  一小步改变,背后是两个月的努力

  “患者从床上坐到了轮椅上,这一小步的改变,背后是医护团队近2个月坚持不懈的努力。”徐剑说,这“一小步”对于医护人员和患者来说,都是莫大的鼓励。

  2月15日正式进驻黄石市中医院ICU,爷爷是徐剑接手的第一批患者。第一次见到70岁的爷爷时,徐剑心里咯噔了下。常年战斗在ICU,徐剑对爷爷的最初判断是:“病情危重,最终的结局不好说。”作出这个判断,徐剑基于两点。一是初见爷爷时,他病气管插管接有创机械通气,呼吸机参数设置非常高,血氧饱和度低。这说明患者必然经历了一场生死抢救,肺部功能很弱。二是胸部CT显示,爷爷的肺部症状非常严重。“但只要有1%的希望,我们也要尽100%的努力。”

  接手后,徐剑和团队医护共同为爷爷设计了精细的治疗方案。主要两个方面,一是对因治疗,根据国家出版的新冠肺炎诊疗指南,给予最规范的治疗;二是对症治疗,维持和改善爷爷的器官功能状况。徐剑说,医护团队就守在他床边。十多天后,爷爷的病情出现转机,状态越来越好。

  3月1日,爷爷转到黄石市中心医院ICU后,徐剑也跟了过来。随着他病情的进一步好转,调低了呼吸机支持参数,降低了吸氧浓度,逐渐停掉了镇静药物,爷爷慢慢恢复清醒。这个时候后续康复一定得跟上。“老人卧床时间久,全身的肌力在减退。”

  一周前,医护人员为爷爷的“第一次下床”做准备。江苏援黄石医疗队队员、南医大二附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周蓉告诉记者,护理团队除了日常精细照护外,每天帮助老人做康复训练。从简单的握拳、抬手练起。爷爷长期使用有创呼吸,周蓉特别关注他的情绪。“老爷子,一天比一天好了,很快就能见到女儿了。”每天到老人床边,周蓉总要说好一会鼓励的话。知道老人挂念女儿,周蓉特意放女儿录制的鼓励视频,给他打气。“老人很配合医护人员,气管切开状态肯定不舒服,但他基本不急不躁。”

  只要还在ICU,时刻不能放松

  第一次下床,爷爷在轮椅上靠了10分钟。医护人员小心地抱起他,将他轻轻放到病床上。“危重症患者的康复要经历一个漫长过程。正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徐剑说,每天进步一点点,爷爷的肺功能就得到锻炼。有利于接下来的脱机,拔管,但这个过程急不得。“患者只要还在ICU,时刻不能放松。”

  在黄石,徐剑见证了患者数次“坐起来”的欣喜。最有成就感的是看到危重症患者病情稳定,一点点恢复,转出ICU。在黄石市中医院,徐剑接手的5名患者病情改善后转出了ICU。来到黄石市中心医院,10天里有7、8个患者陆续转出。“这是苏黄两地医护人员携手努力的结果,和以黄英姿副院长为首的江苏顶级专家带来的先进救治理念和经验分不开。”

  据最新数据统计,援黄石医疗队到达以来,累计治愈重症患者116人,重症治愈率达到69.9%。

  交汇点赴黄石采访组记者 蔡蕴琦 胡安静 陈月飞/文万程鹏/摄

标签:
责编:王建旸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