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一线,他是敢与病毒“正面刚”的“硬核战士”
2020/03/13 23:50  军报记者  

  深夜12点,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驰援武汉泰康同济医院的42岁检验技师杨东仍在忙碌,检查患者血样数据。他是部队首批现役转改文职人员,而今,他是“贴近”病毒、与其正面交锋的“硬核战士”。

  “硬核战士”杨东。王华摄

  今年春节,疫情来袭,湖北告急。杨东第一时间向单位党委递交请战书,申请加入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赶赴湖北一线。

  2月13日晚,医疗队抵达武汉,这是杨东第二次来到这座城市。印象中,这里熙攘繁华,如今却如此空旷。他暗下决心:不赢战“疫”,绝不撤退!

  战“疫”时刻,从每天凌晨6点打响。起床餐毕,杨东跟随医疗队进驻医院。他们将二级防护做了升级加强,须穿戴好内、外两层全套防护衣物。杨东丝毫不敢马虎,和战友相互检查防护装备有无密封不严,整个过程近30分钟。

  相互检查防护装备密封性。王华摄

  检验是抗疫幕后的“参谋”,是医生的“眼睛”。虽然不用面对患者,但全天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与病毒打交道。尤其取检验标本,可谓过五关斩六将,从科室工作区出来后,共有13个病区和1个重症监护室,需要逐层电梯上去,之后再去方舱医院。整个过程还需与护士密切配合:采集患者标本、核对是否合格,登记数据,做好标本预处理……

  全身上下包裹严严实实的杨东每步行几百米,就要歇下脚,每到一个病区,就要缓口气。“来回走动多,但动作不能大,否则呼吸不畅,护目镜也容易起雾。”杨东说,仅路程上,就耗时近一个小时。

  工作负荷过大,护目镜中心位置就起了雾,杨东就用余光从侧面瞟,要是碰到操作仪器,就利用镜片侧边的反光看。“雾里看花”时间一长,眼睛容易酸胀。“不能揉眼,就眨巴几下。尤其刚开始防护服物资紧缺,护目镜也不轻易替换。”

  工作负荷过大,护目镜就起雾。王华摄

  实验室“红区”,是近800例新冠肺炎患者血液、体液、咽拭子等危险样本集中地。高速离心的样本、各类呼吸道样本的处理等等,再加上接触大量患者标本,置身“红区”,无疑面临较高的感染风险。

  多年与检验设备、检测样本打交道的杨东,每天近5个小时都要在“红区”,与特殊的“敌人”展开较量。

  “红区”部分新冠患者血液标本。王华摄影

  “关键操作仪器要谨慎,尽量控制肢体动作,避免幅度过大造成隔离装备破损。”杨东说。

  顽强战斗的背后,是坚忍不拔的付出。清晨起床后,杨东就开始禁水,刚来泰康同济医院的时候,他每天近7个小时不去厕所小便,“后面步入正轨,条件就好多了”。

  收回检验样本预处理。王华摄

  层层防护装备,俨然成了“枷锁”。杨东和战友们每多活动一步,都是对身体极大的内耗。“主要还是憋气,特别呼吸时胸廓费力。随时会感觉疲累,不想动弹。”杨东说。每天一回到宿舍,他就狂冲热水澡,多喝预防药物。睡足8个小时,就能“满血复活”,再跟“病毒”硬碰硬!

  操作检验设备。王华摄

  点赞!

 作者:韦红平、龙超、旷岳军

标签: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