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男”丁格尔,男人的肩膀能扛下所有
2020/03/14 15:32  新华社  

  身着一袭白衣,他们是病人眼中的希望、是天使……脱下厚重“战袍”,他们对父母有着怎样的牵挂?对爱人有着怎样的思念?对孩子有着怎样的眷恋?对所见所闻有着怎样的感动?对用心守护的病人又有着怎样的真情……

  点击收听来自武汉的声音日记第五期。今天的日记来自北京天坛医院支援武汉医疗队的王博。

  2月23日星期日 武汉

  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工作第27天。今天我要护理上呼吸机的重症患者。

  没有进入病房之前,我的脑子里想的很多。吸痰怎么办?气道飞沫喷溅怎么办?怎么预防压疮?静脉通路好不好建立?护目镜、面屏再加上双层手套抽血有点难度,该怎么操作……一边胡思乱想着一边穿好防护服进入病房。

  图为北京天坛医院支援武汉医疗队王博在工作中。

  特护的第一位患者是一位大爷,看着他静静地躺在床上,我满脑子的想法就只剩下一个:我要帮助他尽快好起来。

  护理重症患者不光需要动作迅速,技术过硬,还需要细心、耐心,尤其面对不能表达的患者,更要认真观察细微之处。

  图为北京天坛医院支援武汉医疗队王博在准备工作中。

  清理了呼吸机管路的积水,查看了监护数值,厚重的防护服里我的汗水早就顺着脸颊流了下来,护目镜上也积存了汗珠,视野有些模糊。这时接到了血气分析的医嘱,我需要给患者采集动脉血。患者此时由于低蛋白,手腕处肿胀桡动脉细弱,他患有糖尿病,凝血功能不好,又不能选择股动脉,最后只能选择足背动脉。

  消毒好的手指按压在足背动脉处,我都分不清是我自己还是他的动脉波动了。

  定下心来,我认真地感受着脉搏的跳动,凭借着多年的临床经验“一针见血”。血气分析结果比之前的好了一些,所有人都为他高兴。

  图为北京天坛医院支援武汉医疗队王博和同事在工作中。

  还好还好,我甩了甩头上的汗,长长地出了口气。

  没有时间坐下来,紧接着需要检查各个仪器运转是否正常、管路连接是否完好,最后帮患者擦拭了身体,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是我们护理的要求。自己又是一身汗,我觉得防护服里面的衣服已经贴在了身上。

  每次我都会仔细查看患者的出入量,日间出入量不平衡,向医生做了汇报,建议根据平衡情况是否考虑增加入量。医生查看后采纳了我的建议,能为患者恢复健康帮上一点小忙,挺有成就感。

  医生离不开护士,患者离不开护士,良好的医护配合也是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重症护理工作的确累,但是如果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挽救一个生命、挽救一个家庭,这点累又算什么。

  图为北京天坛医院支援武汉医疗队王博在工作中。

  我是一名“男”丁格尔,男人的肩膀能扛下所有。

标签: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