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汉代图案为何出现在阿富汗文物上?“金色阿富汗”特展亮相南博
2019/07/10 19:18  交汇点新闻  

  

  黄金王冠、宝石吊坠、青铜塑像、牙刻壁饰、玻璃器皿……它们是来自阿富汗的稀世之珍,也是阿富汗作为欧亚大陆十字路口多种文化交融荟萃的见证。8日下午,“金色阿富汗——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在南京博物院特展馆开幕,共展出231件(套)阿富汗巴克特里亚王国和贵霜帝国等时期的精美文物。

  

  公元1世纪象牙制印度恒河女神雕像

  

  

  

  这批文物全部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出土自阿富汗的4个遗址,分别对应了4个历史时期:青铜时代的法罗尔丘地遗址、古希腊式城址阿伊哈努姆、月氏人入侵至贵霜王朝建立之前的游牧民族王陵蒂拉丘地、贵霜王朝贝格拉姆古城遗址,其原料、造型、工艺体现了希腊文明、波斯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等不同时代诸多文明的特征,是阿富汗灿烂古代文明的有力佐证。自2006年起这批文物在中国巡展,南京博物院是第26站,也是中国大陆最后一个巡展地。

  展览序厅处,一顶五树形金质王冠历经2000年岁月依然光彩夺目,树枝、叶片和花朵均用极薄的金片制成,由于质地极为轻薄,任何轻微的震动都会使其颤动,金色光芒闪动更显灿烂华贵。这次展览的金器主要出土于俗称“黄金之丘”的蒂拉丘地,1978年考古队在6座古墓里共出土2万余件金器,此次展出的金器中还有重量超过1公斤的金腰带,精雕细琢的金盘羊和树形步摇,华丽唯美的胸针、耳坠、靴扣……此次展览取名“金色阿富汗”,一方面是表现阿富汗在欧亚古代文明十字路口如金子般夺目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是突出“黄金之丘”这批黄金制品。

  

  

  

  多元文化的交流在展品中时有体现,如蒂拉丘地2号墓出土的神人驭龙金质吊坠,表现的是一人张开双臂各擒一只神兽的前爪,这种造型在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和我国北方都有发现。

  展出的金质靴扣上雕刻着精美的车,车顶盖的造型与中国汉代车辆高度相像,乘车人也是一个中国汉代人的衣着和形象。有学者认为,靴扣背面的织物印痕采用了中国古代的“失蜡—失织”工艺。另外一对金色条状的豹纹扣饰上,豹子的上半身栩栩如生,下半身却隐没在云雾中,这是中国汉代的图案风格,在扬州西汉墓出土的漆器中就有这种云气化的豹纹图像。

  “中国风”为何远播阿富汗?专家认为,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就到达了巴克特里亚国(中国古代称之为“大夏”),并在那里看到了四川的蜀布和邛竹杖。丝绸之路贯通后,中国的丝绸和漆器大量销往西方,而中国文化元素也在阿富汗这个“十字路口”与其他文明相互碰撞交融。

  交汇点记者 王宏伟 实习生 王 晰

  

标签: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