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江苏作为高等教育大省,如何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在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中展现江苏作为?新华日报和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推出《对话高校书记校长》专栏,邀请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畅谈推动我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新思考新举措,敬请关注。
苏州大学党委书记江涌 尹喆/摄
勇当地方高校创新发展排头兵
——对话苏州大学党委书记江涌
苏州大学供图
记者提问:
国际权威杂志《Nature》发布的自然指数报告将苏州大学评为近年来“全球上升最快的高校”。
苏州大学以其锐意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苏大特色的“双一流”建设之路。
作为部省共建的“双一流”高校,苏大如何进一步加强内涵式发展?
苏州大学党委书记江涌
作为我国办学历史最长的现代高校之一,苏大将迎来120年华诞。回首双甲子,奋进新时代,办一所有底蕴有灵魂有贡献的大学是我们的追求。近年来,苏大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重点抓好三件事——用心抓好立德树人的大事,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要事,用情解决事关师生切身利益的难事,用实际行动书写事业发展的“奋进之笔”,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目前,苏大有11个学科进入按论文被引频次衡量研究绩效的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其中化学、材料科学两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全校具有副高职称及以上人员2744人。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1位,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8位,发达国家院士4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9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8位,“万人计划”系列人才14位,形成了一支力量较为雄厚、结构较为合理的人才队伍。苏大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按照有选择引进、有计划培养的方针,采用“大师+团队”模式面向全球引进高层次人才,“近者悦、远者来”人才生态逐步形成。学校现有各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30多人次,青年科技人才储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其中,77%的高端人才来自海外。去年,学校18人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位列全国高校第4位。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学校正处于“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关键阶段,面临着许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我们正紧紧围绕“三态”——领导班子运行状态、校园政治生态、事业发展势态,对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路径举措进行了更为科学、系统精准的谋划。
苏州大学供图
记者提问:
近日,苏州大学与苏州市签署深化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苏大正处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关键时期,如何来增强创新支撑能力和人才供给水平?
苏州大学党委书记江涌
服务高质量发展是高校的使命担当。苏大确立“顶天立地”战略,面向国际学科发展前沿开展战略性前瞻性研究,面向区域发展做好产业对接和成果转化,构建了与政府结亲、与行业结盟、与企业结友、与院系结对的良好发展氛围,校地融合发展释放强大活力。
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近日在苏大调研时指出,“千年名城是苏州大学的家园,百年名校是苏州城市的名片”。当前,苏大正与苏州市携手深化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打造“名城育名校、名校润名城”的互动发展新格局,努力构建校地同频共振的创新生态。
我们将以深化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为契机,把高质量协同创新作为关键一招,在推动人才链、科技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上用功发力,增强创新支撑能力和人才供给水平。一是聚焦苏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面向新兴产业布局重点建设纳米材料、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优势学科集群,推动一批学科早日进入世界一流行列。二是聚焦企业一线需求,盘活各类创新资源,推动科研工作从“问题导向”转变为“问题导向和市场导向”相结合,鼓励师生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建创新团队,立足转化开展原始创新和协同攻关,着力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三是坚持“创新在苏大,创业在苏州”的人才共享理念,进一步整合校地资源,有针对性地引入各类高层次创新人才,同时大力实施产业教授制度、教授离岗创业制度等,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苏州大学供图
记者提问: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今年以来,苏大连设红十字国际学院、师范学院、紫卿书院三大学院,这是学校适应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缩影,将对人才培养带来什么变化?
苏州大学党委书记江涌
近期,苏大陆陆续续新建或者复建了一些新的学院。其中,红十字国际学院是苏大联手中国红十字会,共同创办的全球首家红十字国际学院,这是两个“百年老店”推动“共建共享人道教育体系”的创举,更是为促进国际红十字运动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标志性事件。学校将坚持“国际视野、国家站位、对标一流”,科学规划红十字国际学院的建设,努力将红十字国际学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红十字人才培养基地、红十字理论研究基地、红十字运动国际学术交流基地。
复建师范学院,是苏大秉承67年优良师范传统,响应国家鼓励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的关键举措,也是破解当前基础教育师资短缺的重要措施。我们将整合苏大的优质学科资源和苏州基础教育资源,探索实行“书院制”“师徒制”“本硕一体化”等创新举措,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加突出师范性、强化学术性、重视实践性,办好人民满意的师范教育。我们将着力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紫卿书院的院名“紫卿”,是被尊称为“中国蚕丝界泰斗”,苏大纺织学科创始人郑辟疆先生的字。创建紫卿书院,既是对苏大纺织学科百年底蕴的传承和弘扬,也是推进“新工科”建设的重要探索,更是夯实“一带一路”“丝绸之路”“衣被天下”的人才路基。我们将以紫卿书院为平台, 积极吸纳医学、理科、文科等专业学生参与,开展跨学科人才培养,造就复合型、创新型新工科人才。
长期以来,苏大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新方法,将之融入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各个方面,形成了一些具有苏大特色的做法——坚守课堂教育主干线、织就文化育人风景线、深入实践育人第一线、铺设网络育人新干线。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办学治校的实际成果,不断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和治理体系,提升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更多优秀成果,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苏大篇章!
交汇点记者 沈峥嵘 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