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苏交出了厚重提气的“五年成绩单”。
2020年,江苏将跑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夺取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胜利。
2020年江苏怎么干?前不久,在江苏省委第十三届七次全会上,省委书记娄勤俭强调,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再出发的起步之年。
从本期开始,369融媒创新工作室旗下经济周刊、交汇点经济频道、新华经济369微信公众号等重磅推出《“强富美高”再出发 厅局长笔谈》全媒体系列报道,从实践出发,谋全年发展,敬请关注。
本期嘉宾: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 厅长 谢志成
资料图。来源:交汇点新闻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指出:要坚定不移以新发展理念破解难题、推动发展,把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一个体系整体推进。面对更加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深刻把握经济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系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指引、根本要求。2019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关于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和前进指引,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重抓创新能力提升,推动统筹协调发展,强化绿色制造导向,提升开放合作水平,促进制造强省网络强省建设成果共享,推动全省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江苏制造鲜明特色。把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系统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发力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完善政策体系,集聚发展资源,统筹各方力量,集群建设取得重要进展。12个优势集群参加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南京新型电力(智能电网)装备、软件和信息服务、无锡物联网、苏州(无锡、南通)高端纺织、苏州纳米新材料、徐州工程机械等6个集群胜出,占总数1/4。
创新驱动成为江苏制造跨越之路。把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建设创新载体,优化创新机制,支持创新活动,推广创新成果,创新制造的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完善以企业为主导的创新体系,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成功创建为我省首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8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运行,承担一批省级以上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一批行业关键技术,促进了先进制造业自主可控能力的提升。完成关节型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链技术评估,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揭榜攻关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推进一批高端装备研制赶超项目,部分“卡脖子”短板有望实现自主可控。累计建设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444家,其中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17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5家,推动了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扎实推进工业强基工程,13个示范项目纳入国家强基“一条龙”应用计划,燃气轮机控制系统、高能X射线管等取得重大突破,有力促进了产业基础能力提升和产业链现代化。
绿色发展成为江苏制造明确方向。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开展“百千万”行动,下达1000多家企业节能和能耗总量控制目标,深入推动重点企业节能。累计创建国家绿色工厂147个、绿色园区11个、绿色供应链企业7个,支持一批节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等绿色改造项目,退出一批低端低效产能项目,企业绿色制造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落实《全省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方案》,对化工企业、化工园区“一企一策”“一园一策”,提出整改建议,推进分类整治,提升本质安全、绿色发展水平。
信息化融合应用成为江苏制造强劲动能。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促进新产业新业态茁壮成长。前瞻性布局推进车联网产业发展,构建产业生态体系,无锡车联网先导区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开辟了产业发展的新空间。提速发展工业互联网,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国家顶级节点灾备中心和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培育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42家、标杆工厂34家、“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11家,上云企业累计超25万家,打开了企业转型升级的新通道。制定实施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品”行动实施方案,在交通、健康等领域加快推动政务数据产品化,实施智慧江苏重点工程、行业示范工程,建成省级大数据产业园5个,建设5G基站16000多个,推动了数字经济新增长。主攻智能制造,累计培育省级智能车间1000多个、智能工厂30家,一大批企业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实现新提升。
资料图。来源:视觉中国
新发展理念引领江苏制造高质量发展。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全面落实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理解新发展理念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是制胜未来的唯一正确发展道路,是关系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更大力度推进制造强省和网络强省建设。
着力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制造业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大力改善营商环境,继续实施以制造业为重点的减税降费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方式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更好发挥民营和中小企业在制造业投资中的作用,以重大项目建设促进有效投资,推进447项省重点项目建设,重抓50项地标性重大项目。加强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明显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跟踪监测和专题研究,密切关注产业链转移、外迁动向,建立完善风险防范监测预警机制和应对预案,“一链一策”支持产业链的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发展。深挖内需潜力,推动适应国内需求的工业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丰富消费者选择。持续实施信息消费“三品”行动,开展“信息消费江苏行”系列活动,增加新型信息产品和中高端服务供给,实现信息消费年增长10%以上。
着力增强产业基础能力。以“三化一补两提升”为方向,支持企业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以突破“卡脖子”问题为导向,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技术攻关机制,发挥好骨干企业、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的作用,完善揭榜攻关机制,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落实国家部署,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出台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方案,推进强基项目,在产业基础短板领域加快突破、明显见效。
着力提升产业集群现代化水平。咬定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目标,突出整合资源、提升能级、完善生态,推动重点集群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更充分发挥其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深入实施集群培育方案,在创新载体建设、核心技术攻关、绿色化改造等方面排出重点工作全力推进。制定实施“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开展“卓越产业链竞赛”,精准打造50条细分产业链。指导支持重点集群参加国家竞赛,培育集群发展促进机构,推进区域产业协作,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的行业地位和影响力。
着力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超前研究、加快布局,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完善车联网产业生态,实施一批示范应用项目,建成国家级封闭测试基地、检验检测中心,新培育一批省级车联网发展先导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数动未来”专项行动,培育一批融合创新中心、省级互联网众创园、省级大数据产业园,争创国家级区块链产业发展集聚区和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推进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培育形成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叠加、互促共进、倍增发展的创新态势,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
着力培育自主品牌领军企业。实施“百企引航”“千企升级”行动计划,引导企业围绕核心技术、关键资源、知名品牌、市场渠道等实施高端兼并重组项目,形成更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制造企业。完善支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优势企业做大做强、中小企业做精做专、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实施标准领航质量提升工程,打造“工业精品”,做强江苏制造质量品牌。持续优化企业服务体系,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建设,加强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高层次人才培养,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精准服务、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着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着力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深刻汲取响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教训,把握规律、抓好关键,举一反三、守牢底线,督促引导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提高本质安全水平。认真落实国务院江苏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督导要求,不断提高安全红线意识、风险防控效能、安全管理能力、事故防范效果和安全治理水平。在全省深入开展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行动,“一企一策”“一园一策”推动全省化工生产企业、化工园区安全发展。强化民爆、船舶行业监管,强化标准化建设和现场管理,提升应急管理水平,严防事故发生。加强安全生产先进技术装备研发和推广应用,推进安全产业发展。抓好源头治理,在政策法规、规划、标准、两化融合、智能制造、技术改造等方面,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要求。
撰文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 厅长 谢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