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周读报时间。这一周不说别的,说说毕业季。
先来看看交汇点一条新闻:2019年6月22日,杭州浪浪浪水公园全新开园,彩色泡沫节启幕。来自杭城的毕业生们参加了一场个性化的水下毕业派对,拍摄水下毕业照,为自己留下不一样的青春回忆。
看起来,这更像是公园的营销策划。但不管怎样,毕业照居然玩到了水下,还是让人大开眼界,让我们对毕业照的认识有了新高度,不得不感慨: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现在的大学生,真是会玩。
大学生群体是最富有活力也最有创新思维的群体。如果要说一说他们的创意搞怪毕业照,那可真是让人脑洞大开。
有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更有这样这样的:
对这样的大学毕业照,前几年也引起了不少争议。有人觉得,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了,拍个毕业照还没个正经,这是一种什么风气?应该加强引导。也有人觉得,大学毕业了嘛,搞怪就搞怪吧,只要不出格、注意安全就行。
观潮君觉得,对于毕业照,一个是个性化一点也未尝不可,只是不要太出格,不要走低俗媚俗庸俗的三俗路线;二个是,玩归玩、个性归个性,玩过之后也不要忘了认真严肃、正儿八经地给自己拍一张标准的、经典款的毕业照。因为,这张照片,不仅记载过往,而且照耀未来,说不定还将传之子孙、传之久远,严肃一下、认真一点还是必要和值得的。
6月是离校季、毕业季。毕业季里有欢笑,有眼泪,有故事,有新闻,有酒有大肉,有诗有远方。前段时间,“直播南京”就播了这样一则新闻:高校毕业季流行“毕业寄”。
说的是迎来毕业季的高校校园里,大学生们不仅忙着聚餐,忙着拍毕业照,也忙着打包自己的物品,快递小哥忙碌的身影穿行校园。
记得快递刚刚兴起的时候,对于大学生“毕业寄”,还引起过争议。有人觉得,毕业了行李都不愿意拿,还要花钱寄回去,这未免太懒太浪费了,大学生应该自己把行李拎回家。也有人觉得,花钱寄回去也没必要大惊小怪,“毕业寄”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有什么不可以?到现在,快递高度发达,不要说那么重的行李,就是一些小物件,人们也习惯于快递来快递去。
社会发展就是这样,以前一些人们很不理解的事情,一旦等到社会进步,就不成为问题。比如,过去讲“共产主义什么样?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等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实现了。又有人批评,说现在的人太懒了,楼上的人跟楼下的人说个什么事,还要打电话,太浪费钱了。但到了现在,不要说楼上楼下,就是夫妻面对面也可能不说话,而只在微信里“字聊”。也许,当你用一种看不惯的眼光来看待新事物,过了几年就会发现,真正应该看不惯的,是那种陈旧的观念、固执的态度和封闭的思想。
毕业季里的“毕业寄”,不只是寄东西的“寄”,还有寄语的“寄”。毕业的时候,大学校长们都要给学生们做一番演讲,说一番寄语。当年武大的校长李培根,就因为在大学毕业典礼演讲时讲得实在,讲得精彩,红遍网络,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根叔”。
自此以后,大学校长们对这篇“最后的演讲”都非常重视,“毕业寄”的思想含量越来越高,成色越来越足。比如,今天就有媒体做了一篇报道:“不惧权威,但也别做杠精,这些大学校长的毕业致辞火了”。
这些“毕业寄”有的确实很精彩,金句频频。比如,南京财经大学校长程永波说,“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倔强,不惧权威,求真务实,但绝不能做为了反对而反对的‘杠精’;要有‘从善如流、闻过则喜’的胸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断不可成为愤世嫉俗的‘键盘侠’。”
比如,南京师范大学校长陈国祥说:“奋斗的人生才是最精彩的人生,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要把最大的热情和最多的时间投入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上。”
比如,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胡刚说:“无论你们身处何处,都尽显一流的模样;无论你们从事什么职业,都尽显一流的特质;无论你们在什么岗位,都展示一流的才华。始终洋溢高尚的情怀,励志作出一流的贡献,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
比如,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乔旭说:“在辛苦‘吃鸡’之余,要多运动;在疯狂点赞之余,要多交流;在成为潮人的同时,多运动,用笃志自律回归生活本意。在累的时候、想家的时候,欢迎毕业生们带着家人多来学校看看。”
大学生活,是人生最美好时光。大学的“毕业寄”应该怎么寄,大学的“最后一课”应该怎么上,大学应该给自己的毕业生什么样的毕业礼?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姿正腔媛”工作室的两位女评论员最近也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6月11日,新华日报发表了题为《上好大学“最后一课”》的评论。
评论指出,大学毕业,是人生一个重要节点,参加毕业典礼是学生的正当权利,“一个也不能少”则体现高校应有的温情。上好大学“最后一课”,应该多一点仪式感,多一些互动参与,多一些人文关怀。
6月14日,新华日报又发表题为《给学生什么样的“毕业礼”》的评论。
评论指出:给人以礼,也要给人以“言”,充满内涵和诚意的毕业致辞、寄语,精彩的“最后一课”也是一份沉甸甸的礼物。
这几年,一些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既充满个性和情怀,又让人耳目一新、精神一振。但也要注意,“致辞”不能成为“飙金句”,也不能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鸡汤”。让即将离开校园、迈向社会的学子们有所收获,帮助他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让他们能够从容、自信、勇敢地迎接人生新的挑战,才是“言”之要义。除了充满启迪的毕业致辞,还有一份“看不见”的礼物,就是让毕业生们学有所成。这份礼物,将是他们一生的财富。
毕业季,寄什么,怎么寄?毕业礼,礼敬谁,如何礼?对于教书育人的校长和老师们来说,这个问题还真不是一件小事。
交汇点记者 沙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