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点评 > 要论 > 正文
时评|重典整治“娱乐至死”的直播乱象
2019/08/08 21:12  新华报业网  陈立民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分会官方微信公众号6日发布了《网络表演(直播)行业主播黑名单(第三批)》,因在直播中露出真实容貌引发网友争议的主播“乔碧萝殿下”和另一引发网友争议的主播“红花会贝贝”名列黑名单中。据悉,被列入黑名单的主播5年内全行业禁止直播。

  在近年来令人侧目的诸多直播乱象中,“乔碧萝”们还只是几朵微小的“奇葩”。一些网络直播平台的内容尺度,一再突破法律道德和社会容忍的底线。恶意挑衅民族情感、以色情低俗内容引爆眼球、把畸形炫富当做生活时尚,甚至违法传播暴力恐怖视频等……虽然这些行为并没有成为行业主流,但社会影响显然极为恶劣,亟待清理整治。客观来说,此前相关部门也曾数次对涉事平台网站进行约谈、责令加强监管等,但网络直播乱象并未得到根本改观。

  尼尔·波兹曼曾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曾告诫公众,要警惕公共话语的娱乐性和技术垄断带来的困惑。在全民直播时代,这一警醒有着更为深刻的现实意义。一些荒诞下作的内容,仍在不断“推陈出新”,还有很多粉丝捧场;一些封禁下架的主播,“换个马甲”死灰复燃,仍可继续收割流量;一个“乔碧萝”消失了,还有无数个“乔碧萝”冒出来,晋级新番“网红”。

  为何网络直播乱象屡禁不止?不得不说,与一些平台轻飘飘、软绵绵的所谓“监管”脱不了干系。追本溯源,从行业特点来说,直播这一未经剪裁加工的原生状态所蕴含的真实感和娱乐性,是其吸引万千拥趸的天然起点,也是其存在的最大意义。从盈利模式来说,在流量变现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利益诱惑之下,平台对个别“网红”主播的无序失范行为往往采取默许甚至鼓励的态度。从用户心理来说,在与主播实时互动的过程中,好奇心和窥视欲得以满足,明知有诈还疯狂打赏的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平台当然也能从中获益。但别忘记,网络直播并非自娱自乐,而是一种公共传播;平台作为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必须负有审核的责任和被监管的义务。更何况,个别网红主播广受诟病,实际上已对整个直播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带来巨大威胁。

  乱象丛生的直播行业,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日前施行的黑名单制度,值得大力推广。此外,一个强有力的监管“照妖镜”,既要能“照妖”,还要能“收妖”。所以,“黑名单”必须做到信息同步和共享,防止个别涉事主播“春风吹又生”;除了主播黑名单,还可尝试推行内容黑名单、行为黑名单、平台黑名单等“负面清单”,提升监管的覆盖范围和可操作性;在封禁主播账号的基础上,还要依法处置其违法所得,甚至可以直接关闭违规平台,以儆效尤。在“黑名单”制度之外,还应建立一个包括行政监管、立法惩治、平台自律等在内的立体监管制度,并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改进直播平台竞争模式,优化行业生态环境,打造一个全方位全周期的多面“照妖镜”,让每个利欲熏心、毫无底线的“妖魔鬼怪”都能无所遁形。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