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开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高速”
2019/05/15 15:23  四川在线  

  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14日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欢迎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外方领导人夫妇及嘉宾。习近平主席发表致辞时强调,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就是顺应亚洲合作发展大势和各国人民对文明交流互鉴的期待,为不同文明共同发展搭建一个交流互鉴的平台。(5月14日新华社)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在世界七大洲中,亚洲占地球总面积的8.7%,占世界总人口的67%,孕育了中国、印度和美索不达米亚等古老文明。作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兴引擎,有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在亚洲,是众多文明的汇聚交融之地。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在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下,必须坚持不同文明之间的兼容并蓄、交流互鉴,以文明交流谋和平,以文明对话促发展,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这是不可阻挡、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古代的丝绸之路不仅是商品和货物的交流,更是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文化的传播。中华文明就是在交流互鉴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文明,“和而不同”“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对不同文明的相处之道。以文明之交流,缔造亚洲命运共同体,打造亚洲文明交流互鉴榜样,为世界文明发展奏响进行曲,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国际场合和国际会议上,都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发表演讲,大力倡导文明交流互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观点,获得全球认同。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就在于全世界人民间的理解和友谊。文明交流互鉴,是增加各国民众之间的交往与感情,培育合作共赢的理念的“必选动作”。作为继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之后,中国今年举办的又一场重要外交活动,多位外国政要和国际组织负责人、2000多名来自亚洲47个国家及域外国家的政府官员和文化领域代表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共赏多元文化之美、共谋文明交流互鉴之道,不仅为亚洲不同文明交流互通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更为世界文明繁荣发展树立了一个标杆。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亚洲文明大会以“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为主题,从不同文明中寻求避开暗礁险滩的智慧、汲取跨越荆棘沼泽的营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寻求新机遇、新视角、新方案,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智慧碰撞、真诚交流、互动升华,让各国文明在交流互鉴中熠熠生辉,亚洲文明大会所释放的亚洲文明能量,无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通一条新“高速”,为世界文明发展输送新“能源”。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文明交流互鉴,是一条人类文明和谐共生之路。只要世界各国心同向、行同路、梦相通,共同消除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壁垒,共同抵制妨碍人类心灵互动的观念纰缪,共同打破阻碍人类交往的精神隔阂,就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赛道上努力奔跑,让各种文明和谐共存,让世界充满文化滋养,开启一个共赢共享人类文明的新天地、新时代。(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