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草原“天眼”在太阳耀斑爆发前兆研究中取得最新成果
2019/07/30 17:36  新华网  

  新华社呼和浩特7月30日电(记者刘懿德、魏婧宇)记者30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明安图观测基地获悉,科研人员在太阳耀斑爆发前兆研究中取得一项最新成果。他们发现,耀斑爆发前,太阳活动区域边沿的紫外热辐射存在的脉动现象,与耀斑期间爆发源区的脉动现象间存在强烈的物理联系。这表明,太阳活动是有可能进行预测预报的。这一发现突破了人们以往的传统认识,该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2014年12月17日,素有草原“天眼”美誉的明安图射电频谱日像仪记录下一次M级别太阳耀斑爆发活动,由于该设备在厘米-分米波段上首次实现了类似“CT成像”功能,即在所有参数上同时对日面进行多层次观测,填补了国际上在太阳爆发能量初始释放区高分辨射电成像观测的科学空白,使科研人员得以在该波段对太阳耀斑进行全面研究。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谭宝林说,由于数据量巨大,在对数据进行精细定标、精准分析后,他们于近期获得上述成果。他说,通常认为,耀斑爆发过程中的能量释放,与耀斑源区以外其他地方的热活动过程没有联系。但科研人员研究发现,耀斑爆发过程中,爆发源区的非热能量释放过程,与远离耀斑源区以外活动区边缘的热过程之间,具有密切的物理联系。

  “这表明,耀斑的爆发与耀斑前的热过程之间是紧密相关的,这一结果突破了人们以往的认识。”谭宝林说,“这对我们探索太阳爆发的前兆信号,并追踪爆发起源具有重要启示。”

  太阳耀斑是太阳系中最剧烈的爆发现象,一次典型的X级耀斑能够在几十分钟时间内,释放出相当于100亿颗百万吨TNT当量的氢弹爆炸的能量总和。谭宝林说,这些能量主要通过电磁波辐射、高能粒子发射和等离子体团抛射的方式向外传播。“当它们向着地球方向传播时,将对日地空间环境产生剧烈的扰动,影响航空、航天、卫星通讯、导航、网络、输电网、输油管网等高技术系统正常运行。”

  2008年,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在内蒙古正镶白旗草原上,研制建设明安图射电频谱日像仪,并从2013年开始观测。该设备验收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其为国际太阳射电物理研究领域的领先设备,为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等太阳活动研究提供了新的先进的观测手段,将极大促进太阳物理和空间天气科学发展。

  据介绍,随着数据分析持续进行,该基地将持续发布科研成果。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