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边疆党旗红】边境老人“上山记”:四十年重复走过四十里山路
2019/09/04 12:10  中国新闻网  

  【现场声】(驼队运输)

  “现在出发,全体出发”

  【解说】7月的清晨,贵桑又一次带着村里的运输队开始翻山越岭,而这样的场景,在这个毗邻中尼边境的村庄里已无数次上演。

  夏村,位于西藏自治区吉隆县宗嘎镇西南方向,是吉隆县29个边境一线村之一。上世纪50年代,为了满足邻国邻村需求,夏村组织成立了马、牦牛货物运输队。

  作为夏村党支部书记,贵桑自然成了这支运输队的带头人。从夏村村口出发,到边境山口麦拉扎青,单程20公里。这样一段山路,老人一走就是四十年。

  【同期】(日喀则市吉隆县宗嘎镇夏村党支部书记 贵桑)

  我们组织运输队运输货物,利用边境口岸,把货品运到尼泊尔,赚取运输费。运输队规模最多有160头牦牛或马,最少也有120头以上。还要组织村民跟着运输队,一般有20人到30人。

  【解说】往返四十公里的山路都是羊肠小道,且要翻越2座山。这样一条崎岖不平的山路,却成了两国间货物往来的大通道。

  从最初运输大米、面粉,到如今的小商品、日用品、建筑材料等。贵桑村子里的这支运输队在便利邻国边民生活的同时,也为村庄挣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同期】(日喀则市吉隆县宗嘎镇夏村党支部书记 贵桑)

  尼泊尔商人从吉隆县买好商品运到村里,再由村子里的运输队运到边境。参加到运输队的村民,每年人均收入能有2万元。

  【解说】贵桑作为一名老民兵,除了组织村子里的货物运输,他还承担了组织村民边境巡逻的任务。

  夏村所在地属高原山地性气候,常年气温在0℃以下,昼夜温差大。在这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下,夏村的巡逻队却一直坚守在边境的第一线。

  【同期】(日喀则市吉隆县宗嘎镇夏村党支部书记 贵桑)

  从村里出发巡逻的话,基本上要徒步过去,汽车根本过不去。刚开始当民兵那会,下午上山,晚上在山上守着,因为大部分偷渡者都是晚上过来。晚上在山上住,会点下篝火御寒。

  【解说】过去的这些年,贵桑一直忙着组织村里的运输队工作或是参与到边境的巡逻工作,回家陪家人时间被挤占得很少。

  回想过往,对家人的亏欠,成为眼前这位老人最大的遗憾。

  【同期】(日喀则市吉隆县宗嘎镇夏村党支部书记 贵桑)

  巡逻出发前,妻子准备好要带的干粮,她对我巡逻工作很支持,从没让我放弃巡逻的工作。

  【解说】每天清晨时,贵桑领着村里的运输队开始一天的忙碌,夏村的妇女儿童总会围在村口打声招呼,道一声“扎西德勒”。这样的问候成为贵桑听到的最熟悉的声音,而这样的祝福也伴着这位老人,在边境的山路上行走了四十年。

  记者 徐朋朋 西藏日喀则报道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