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土产不愁卖,生活有盼头
2020/01/14 19:50  安徽日报  

  1月13日上午,难得的晴天,泾县琴溪镇马头村西民组村民刘苗水正在和母亲整理鸡蛋,打包后准备送到村部,让村干部捎给订货的饭店。“现在家里养的土鸡和鱼,都不愁销路!”刘苗水喜滋滋地告诉记者,“这四五个月,家里的土鸡、鱼和鸡蛋等土产就卖了1000多元,生活更加有盼头。 ”

  今年53岁的刘苗水幼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只能常年坐轮椅,和82岁的母亲杨来娣相依为命,2014年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这些年,党和政府非常关心我们,生活条件一天比一天好。 ”刘苗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五保户补贴每月有600元;母亲除了每月348元低保金,还有每月115元的养老金和一年360元的高龄补贴。另外,家里5亩田出租了4亩,每年租金1200元,剩下一亩养鱼。各项补贴加上现在卖土产赚的钱,一年少说也有16000元,早就脱了贫。

  和刘苗水一样,村民吴兹水种植的小菜也成了“香饽饽”。 “去年夏秋虽然遇到干旱,但家里的七分菜园除了供应自家,还卖了1200多元。”78岁的贫困户吴兹水患有脊椎病和高血压,除了种点小菜,平时靠打零工补贴家用。 “要感谢镇村干部,帮我联系卖菜,减轻了我的经济负担。 ”吴兹水告诉记者,他和老伴都有养老金,自己打工年收入四五千元,加上卖菜,一年收入近万元。

  让刘苗水和吴兹水津津乐道的这笔新增收入,来源于琴溪镇实施的“消费扶贫”举措。该镇党委书记蔡佩武介绍,去年,该镇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认真组织开展“我为贫困户卖土特产”活动,帮助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农副产品销售渠道,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琴溪镇地处著名景区皖南川藏线北入口,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拥有5家涉旅企业和25户农家乐。“我们建立微信公众号和专门工作群,对贫困户的干笋、土鸡蛋、蜂蜜、葛粉、麻鸭等农副土特产品进行登记,由帮扶责任人或镇村干部认领,及时与餐饮店主、爱心企业等对接,一举解决贫困户土特产滞销问题。 ”该镇扶贫工作站副站长程萌介绍说。

  “‘消费扶贫’缓解了贫困户土特产销售难,很有意义。 ”当地梅子大酒店负责人戴冬梅告诉记者,她了解到镇里开展的活动后,第一时间要求加入。目前,她的饭店已经从20多户贫困户那里采购了价值2万多元的蔬菜、土鸡和鱼等农特产品。

  琴溪镇人大主席胡启亮介绍,据不完全统计,“我为贫困户卖土特产”活动开展5个多月以来,全镇直接或间接帮助近300名贫困人口售卖农产品,为贫困户创收10万余元。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