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吕国悦介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重症救治医疗队于2月7号抵达武汉,在武汉坚守了62天。期间,医疗队在开展重症患者救治工作的同时,针对临床遇到的问题,结合吉大一院多年来医工结合的科研优势,进行了四项发明创造。
1
多功能防护面屏
在武汉隔离区,医护人员需要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三层帽子和两层口罩,这导致防护区里的医护人员沟通十分困难,影响救治进度。此外,由于长时间穿着防护服工作,医护人员常常面临缺氧、乏氧的问题。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发明了多功能防护面屏。”吕国悦介绍,“我们把骨传导耳机和话筒结合到防护面屏上,并配备一个摄像头,最重要的是,防护面屏还携带一个制氧装置,可以在防护面屏内形成一个高氧浓度的环境。既解决了隔离区的沟通问题,又解决了视野不够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了乏氧的问题。”
据了解,多功能防护面屏的一代产品在武汉期间已经在临床进行应用,目前正在进行二代产品的测试。
2
一次性咽拭子采集装置
对患者进行咽拭子采集时,患者容易呛咳、发生喷溅。在此情况下,即使医护人员戴着防护目镜,也有较高的感染风险。
“我们在原来的咽拭子上多做了一个防护罩,在采集的时候,用防护罩把病人的口鼻遮掩住,这样采集者就多了一层防护。这是一个简单而实用的发明创造。”吕国悦说。
3
一次性气管插管用防喷溅隔离巾
在重症治疗攻坚战中,气管插管或者支气管镜灌洗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对医护人员而言,这两个治疗措施的感染风险是很大的。
“对此,我们利用原来的手术巾增加了一个透明薄膜,里面加了三个可操作的口,在处置者和病人之间形成了另外一个防护措施。”吕国悦介绍,一次性防喷溅隔离巾用途很广,目前仍在应用。
4
增强型传染病专用听诊器
在诊治过程中,医生需要使用听诊器听诊患者肺部的情况,第一时间了解患者肺部氧合的改善情况,但是,在隔离区中无法使用常规的听诊器。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发明了一个增强型的传染病专用的听诊器。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暂未形成真正的样品,但是在武汉的时候,这四项发明都已经申报了专利。”吕国悦介绍。
吕国悦表示,对医生来说,这些发明创造是很简单的想法,但是吉大一院重症救治团队在武汉期间快速地形成了产品,应用到临床后,既保证了重症治疗的效果,同时也最大程度降低了医务人员的感染风险,这也是吉大一院重症治疗团队的特色。
来源:经济日报微信公众号(ID:jjrb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