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期 “遗”起防疫——江苏非遗传承人携手抗疫纪实
2020/03/21 14:59  新华报业网  丁叮 朱丹清  

  2020年的春天,似乎来得特别迟。一场疫情阻击战,成了全民参与的“主战场”。抗疫一线,“最美逆行者”冲锋在前、日夜奋战。“后方战场”,人们同样全心投入、全力以赴。

  作为文化和旅游大省,江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为更好地为这场战“疫”鼓与呼,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的部署安排下,各地非遗传承人纷纷行动起来。参与省文旅厅出品的战“疫”主题歌曲《迎向春光》录制,变身“主播”开起非遗网课,线上非遗展24小时不闭馆,抗疫主题的非遗作品层出不穷,汇聚爱心捐赠物资……非遗人用自己的行动扛起责任、彰显担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江苏非遗人在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非”常时期,“遗”起战“疫”,贡献“非遗力量”。

  汇聚“硬核”力量,共创抗疫作品

  念出来、唱出来、写出来、画出来、刻出来、雕出来、捏出来、做出来……面对疫情,江苏非遗传承人第一时间行动,创作出了鼓舞士气、提振信心、传播正能量的优秀作品1800多件(套)。

  在全国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为展现江苏人民群众抗击疫情的无畏精神和大爱情怀,更好激励人们坚定必胜信心、提振精气神,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共同配合,推出战“疫”主题歌曲《迎向春光》,邀请江苏戏剧曲艺名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周东亮、李政成、陈澄、陈明矿、盛小云参与其中。按照省文旅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的要求,作品既能体现万众一心、勇于担当的大爱精神,又能体现“水韵江苏”内敛大气、刚柔并济的艺术之美。在所有人的努力下,MV制作时间从原本需要一星期压缩到两天,“体现出我们江苏文旅人以文艺为‘武器’,同心抗疫的强大力量”。青年昆曲名家施夏明拿到曲谱后,顿感精神一振,“我们举国上下正面临着疫情‘寒冬’,尽管非常艰辛,但我相信必定会扫除阴霾、迎来‘春光’。”

  △战“疫”主题歌曲《迎向春光》

  传统戏剧,在抗疫舞台显身手。各级戏剧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积极创作。裔小萍与弟子共同创演淮剧戏歌《天使逆行征途跨》;“淮剧伉俪”陈澄、陈明矿联袂带来淮歌《牵挂你那么多天》;周东亮、季春艳等锡剧名家领衔的锡歌《待到山花烂漫时,共看祖国好风光》,一问一答间,深情无限;戏曲界“伉俪”李政成和葛瑞莲的扬剧戏歌《开在纸上的花朵》极富感染力;龚莉莉的扬剧唱段《只见你目光如炬眉如画》极具生命力……

  淮安市淮剧团集体创作录制了淮歌《戮力同心战疫魔》,常州滑稽剧团编排《武汉,我们和你在一起》,宿迁编排淮海戏《定能战胜毒魔渡难关》、柳琴戏《中华儿女斗志昂》,泰州靖江锡剧团还创作了锡剧《请给武汉捎个信》,为抗疫助力。

  曲艺助力,精品迭出。南京白局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徐春华,创作的作品《不负重托》,通过质朴的言语、以小见大的手法致敬“白衣天使”,为打好疫情防控的这场“硬仗”贡献力量。

  徐州琴书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魏云彩,也和他的徒弟徐妮娜共同创作了徐州市首部抗击疫情的徐州琴书作品《战胜疫情迎春天》,为徐州市民鼓舞士气、振奋精神,为阻击疫情、凝聚力量发挥积极作用。常州非遗人创作了吟诵作品14篇,泰州非遗传承人创作的抗击疫情作品茅山号子《疫情防控最重要》、鼓儿书《坚决打赢疫情阻击战》等热播网络,进一步传播正能量。沭阳县非遗人用“苏北琴书+工鼓锣+快板”创作《守“小家”护“大家”》,昆山非遗人用评弹、宣卷等非遗项目力创讴歌和赞颂最美逆行者。

  △茅山号子《疫情防控最重要》

  传统美术,以图传情助抗疫。南京剪纸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张方林制作《待到春暖花开时》。常州金坛刻纸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兆群精制作《中国必胜》、孙丹丹创作作品《平安归来》。常州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孙燕云、白坚仁、邢粮及其他非遗传承人分别创作乱针绣《战地蓝花》、留青竹刻《武汉加油》、常州梳篦《致敬逆行者》、烙画《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抗争》、炭精画《国士—医者信念》……它们,无一不寄托着常州非遗传承人对“抗疫战士”的敬意和对战胜疫情的期盼。

  无锡泥塑《敬礼!医生阿姨》《“降疫雷神”“降疫火神”》;镇江面塑《战“疫”》;南通的板鹞风筝《万众一心》《“疫”翻风顺》,红木雕刻《群防群控,战胜疫情》;盐城的大丰瓷刻《打好疫战》,滨海木雕《众志成城 必是晴天》;泰州面塑《抗击疫情 我们必胜》;淮安的糖画《武汉加油》,布艺《抗击疫情 武汉加油》……各类抗疫作品迭出,彰显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江苏力量,刻画“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中国精神。

  另外,泰州口岸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们充分挖掘本土特色,把防疫知识谱成村民乐于传唱的“鼓儿书”,口口相传,苏州吴中组织非遗志愿队为当地疫情防控进行宣传介绍和做好服务管理工作,提高了群众对新冠肺炎预防工作的知晓率,共同为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加油。

  线上看非遗,24小时精彩不间断

  疫情防控期间,各地纷纷在第一时间推出线上展示展演、体验互动项目,开展多元化传播,利用微信公众号、快手、抖音、优酷等广泛推送,让非遗通过各种渠道,融入百姓生活,彰显文化力量,助力抗疫。

  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作品选登”专栏陆续推出260件(套)作品,“江苏非遗”微信公众号连续7期推出全省各市非遗抗疫主题的宣传报道42条246件(套)作品,江苏教育频道《传承人》栏目疫情期间组织介绍传承人和微课堂教学6期36课时。

  水磨清圆,内蕴风骨,在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疫的关键时期,在全省开启了“请您看非遗,一起同战疫”活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石小梅,其工作室联手江苏省昆剧院等推出“2020春风上巳天云看戏”系列活动,召集来自全球39个国家和地区的2221位昆曲爱好者在“云端”共赏四场昆曲演出,并将3.7万元线上“打赏”收入全部捐献给武汉协和医院。

  各地的线上展览也是丰富多元、样式新颖。镇江推出“瑶瑶看非遗”线上观展服务,以短视频形式详细介绍“白蛇传传说文化展示厅”“妙指生佛—熊崇荣剪纸展”等多个展览。淮安在微信推出“在家看淮安非遗”“我们的节日——元宵节在家猜灯谜”活动。泰州通过微信推送“万众一心抗击疫情”非遗优秀作品展示及“精彩非遗醉美泰州”专题,开展网络观展活动。无锡举行年俗展、传统剪纸文化展、元宵线上灯谜有奖竞猜、助力战“疫”艺术作品展等线上展览。宿迁推出线上新春年俗展、传统剪纸文化展、元宵节赏花灯猜谜等活动。

  既有展览看,也有好戏瞧。省淮海剧团在微信连续推出十余期“宅家看大戏”线上展演。连云港开展线上线下“战疫情——非遗保护在行动”150多场,均受到观众热烈好评。

  盐城推出“同源共命运”心系武汉主题海报,两地非遗共携手,鱼汤面为热干面加油,发绣为汉绣加油,柳编为船模加油,同饮一江水,共话非遗情。

  传承人变身主播,网上开课“宅家秀”

  “宅”在家里闷得慌?不怕!“居家防疫,网上传艺”,各地非遗传承人将独门绝活不吝传授,在家也可以“大开眼界”。

  2月10日起,江苏省文旅厅积极组织开展线上非遗活动。一方面,通过江苏非遗微信公众号、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等途径,公开征集非遗公开课作品。与此同时,还积极组织参加文旅部非遗司联合新浪网主办的非遗公开课作品征集活动,向广大非遗传承人、匠人征集非遗知识普及类的图文解析和短视频作品约300个,其中征集的益智拼图之十五巧板、针尖诗画之苏绣艺术、童年的回忆之扬州面塑、氤氲世界之扬州文人香制作、巧手生花之镇江剪纸、不谢之花之通草花、徐州民俗之翟家大院撕纸、太仓武技之白猿通臂拳等8个微视频在全国直播,并在文旅部官方微博转发,多个视频同时在学习强国平台采用。

  连云港开设妙趣横生的“非遗微课堂”,“草编哥”的《草编玫瑰》、“面塑哥”王晓明的《面塑“小豌豆射手”》、“刀客”李伟的《剪纸“可爱的小动物”》等,简单有趣,让小朋友“乐开了花”。

  扬州开创“名师小课堂”,从“不谢之花”通草花工艺品制作,到用橡皮泥和口红就能在家完成的扬州面塑制作及共同制作“扬州灯彩”,雅俗共赏的合家欢教学,别具“烟花三月”特色。

  △母女“传承人”传授花灯制作

  宿迁打造的线上“宿迁非遗小课堂”,提高群众对非遗保护和传承意识。剪纸传承人张红为大家讲述如何剪出一只漂亮的小蝴蝶,好学易上手。“手残党”也可以赶快行动、轻松学做起来。

  △剪纸视频

  南京充分发挥融媒体效能,积极打造“南京非遗云课堂”,组织引导传承人开展线上传播活动,参与者广泛。

  △“南京非遗云课堂”

  南通让大家了解非遗、学习非遗,丰富广大群众足不出户的居家生活,开通非遗网络微课堂,供大家永久免费学习。

  泰兴广陵插花传承人郁泓录制插花教学视频,让市民就地取材,宅在家里秀花样。

  苏州则推出“艺术慕课”,苏绣品鉴教学、吴门古琴培训、粉画入门、砚台制作、苏作手艺鉴赏等,尽显诗情画意的“吴门风雅”。

  增强免疫力,健身增体质

  由于长时间“宅”在家,坚持运动、在家练拳增强体质尤为重要。江苏各地推出太极拳、形意拳、墨家拳、白猿通背拳等传统体育类非遗项目教学视频共60余部,便于大家疫情期间居家练习,增强体质,也是更好的弘扬江苏拳术、传承体育类非遗项目的需要。

  镇江推出“宅家练打拳 强身抗疫情”活动,形意拳、孙氏太极拳成为不少人追捧的健身方式,不受场地限制,通过锻炼不但可以强健体魄,陶冶身心,还能振作精神,更好地投身抗疫。

  △孙氏太极拳视频教学

  徐州向居家防疫人员推出徐州八卦太极拳练习,通过外练手眼身法步,内练精气神,从而起到宜养身心的作用,增强免疫功能,增进健康。

  苏州太仓市推出白猿通背拳非遗项目居家健身功教学,通背拳讲究的是练意和练气,可以锻炼肺功能,培育真元,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连云港充分发动传统体育类非遗项目传承人制作太极拳、墨家拳、形意拳、站桩等“居家微课堂”,通过传统拳术锻炼,达到修身养性、行气通经的效果,还能提高了肺部的换气效率,对肺病和肺气肿以及新冠肺炎的防治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泰兴市组织泰兴花鼓代表性传承人朱峰、李震霞将花鼓改编成客厅健身舞在全市推广,效果很好。

  △泰兴花鼓视频

  捐赠献爱心,公益暖人心

  病毒无情人有情,爱心捐赠暖人心。全省非遗传承人和项目保护单位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自愿为湖北一线和江苏疫情工作捐款捐物,合计约3265余万元。非遗传承人的担当、奉献精神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凝聚成一股暖心力量,传播出正能量。

  徐州香包国家级非遗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井秋红,与中医院、中药研究所反复论证研制了一批特色防疫香包,香包内放入徐州市中医院团队针对此次疫情研制的中草药,香包外形为传统“五毒”造型和汉代“四神”图样,捐献的防疫香包866个分五批发至武汉。

  83岁高龄的“香包奶奶”王秀英,捐赠600个亲自缝制防疫香包给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王秀英的儿子说:“春节期间受疫情防控影响很多中药不好采购,母亲晚上躺在床上翻去翻去睡不着觉,现在香包送出去了,心里终于踏实了。”

  江苏恒顺集团,作为镇江恒顺香醋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在疫情期间抓紧复工复产,向江苏省疫情对口支援地区湖北黄石市捐赠200万元现金及价值70万元的醋产品。

  南通精华制药集团,作为季德胜蛇药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在疫情期间提前复工生产紧缺的正柴胡饮颗粒、金荞麦胶囊等抗病毒感冒药品投向全国市场补充供给外,向13家敬老养老机构捐赠150万元正柴胡饮颗粒等4款地产爱心药品;受伊朗驻沪总领事馆等方面的请求,迅速捐赠磷酸氯喹30万片、王氏保赤丸2.4万支,总价值83.4万元,体现了中国非遗人的担当精神。

  苏酒集团(洋河股份),作为洋河酒酿造技艺省级非遗保护单位,持续关注疫情防控进展,多方努力,积极伸出援手,截至目前,该集团累计捐款2200万元,向宿迁市抗疫一线捐献物资2万升医用消毒液、20万只口罩等物资。在这场疫情防控战中,洋河展现了非遗大企业的担当与责任,奉献爱心,助力战胜疫情。

  苏州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李良济),作为苏州非遗携手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向苏州市区13个主要高速卡口的防疫人员捐赠“抗流感一号方”中药510包,共10200贴。苏州市姑苏区非遗联合会组织了代表性传承人向各小学捐赠2000个口罩,11000副手套捐向抗疫一线人员。

  无锡宜兴从事非遗保护的紫砂、陶瓷非遗项目企业累计捐款411万元支持抗疫一线,还有非遗传承人通过拍卖自己作品,用所得的经费捐助疫情地区,表达心意。

  中医药助力,齐心战疫情

  在“战疫前线”,国家中医医疗队和各地中医医院派出大批中医医务人员支援湖北,中医医疗队整体接管大花山方舱医院,中医施治方法在各地普遍采用,中西医协作机制和联合会诊制度不断完善,中医治疗纳入全国诊疗方案,中药汤剂与针灸、八段锦等特色疗法综合运用,清肺排毒汤向全国推广……中医队伍肩负使命,发挥独特优势,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在江苏,传统医药类的非遗传承人们也纷纷行动起来,为抗疫防疫做贡献。

  有进行知识宣讲的。连云港万寿堂胃炎疗法代表性传承人苗少伯为公众讲授万寿堂“抗疫金方”,中医蜂针疗法代表性传承人刘华松结合中医食疗文化,制作专题抖音宣传作品,用现代传播手段提振战胜疫情信心,备受好评。

  △苗少伯讲授万寿堂“抗疫金方”制作

  有开中药处方的。无锡市中医院的顾植山、陆曙,作为省级《龙砂医学诊疗方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积极采用中医药方法防控疫情,通过远程交流牵头制定方案,指导公众抗疫防疫并通过弟子在湖北汉川等地运用。南通市结合区域特点及用药习惯(使用了非遗药物金荞麦),组织全国名老中医专家邵荣世等制订预防治疗方案。省级益肾蠲痹法治疗风湿病技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朱婉华向武汉雷神山医院和江夏方舱医院捐赠南通良春中医医院"蒋氏药灸共1440支药灸和灸具。连云港海州中药炮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吉磊利用自身学术之长,开药剂药方阻止病毒侵害,成为预防新冠肺炎的居家防疫良方。

  有发放防疫香囊的。无锡江阴的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技艺传承人刘柏生,带领团队制作上千个预防香囊发放给当地群众,并与江阴市人民医院对接,每天加工预防汤剂3000袋,供医护人员预防病毒服用。省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昆山中医院调配防疫中药11142帖,煎制防疫汤剂13803瓶,制作防疫香囊3378个送给抗疫一线人员。扬州中医院制作防疫香囊6700个扶正解毒茶饮4550袋捐送武汉抗疫医护人员。无锡龙砂医学诊疗方法项目熬制27000多付中药、3700多个香囊免费送抗疫一线医护、公安干警和志愿者等人员。扬州文人香制作技艺项目传承人王其标防疫避瘟香囊750只。

  中医与西医虽然体系不同,但各有所长,相互补充,综合施治,为救治患者提供“1+1>2”的强劲能量。非遗传承人的积极参与不仅能为疫情防控提供助力,也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贡献。

  通讯员 彭世清 交汇点记者 丁叮 制图:朱丹清

标签:
责编:纪树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