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发布的数据显示,疫情发生以来,全国180万环卫工人的在岗率超过了90%,除了道路清扫、转运处理日常生活垃圾,从1月20日到3月21日,全国的环卫工人们还累计处理了超过18万吨的医疗废物。
1
每天早上七点半
他们已经工作了两个小时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视频
凌晨4点30分,大部分人依旧在梦乡熟睡,58岁的北京环卫集团固废清运工人魏再春已经洗漱完毕,准备出门工作了。
魏再春家
虽然已是早春三月,但北京的昼夜温差很大,凌晨五点气温接近零度。魏再春每天需要清运一条街十八条胡同的垃圾。每到一个站点,魏再春先从车上拖下空桶,把已经装满的垃圾桶推上车,然后仔细清理干净垃圾桶周围的地面。疫情发生以来,除了清运这些垃圾,他还要把每一个垃圾桶里里外外都进行消毒。
魏再春清理垃圾
等把垃圾运到垃圾压缩站倒掉,魏师傅又回到清运中心,并清洗车上的垃圾桶、仔细消毒。到早上7:30,魏再春已经连续工作了2个多小时。这次返回,他才匆匆吃上一口早饭。
北京环卫集团通州京环公司固废清运工人魏再春
董树东是北京环卫集团通州京环公司固废清运中心调度员,管理着北京通州区8个街道办和乡镇的所有的公厕和部分垃圾站点,总数近300个。
他每天至少要巡查50个厕所和垃圾站点,一天下来要奔波50公里,每一个公共厕所的位置他都烂熟于心。一看、二闻、三问、四摸,疫情期间,董树东的检查比平时更加严苛,边边角角、犄角旮旯,他都不会放过。
北京环卫集团通州京环公司固废清运中心调度员董树东
下午三点半,魏再春开着三轮车,来到清运范围内最窄的一条胡同。每个装满的垃圾桶,重量在70-100斤上下,魏师傅需要将这样沉重的垃圾桶推上三轮车,再从车上卸下来,一天他需要重复一百多次这样的动作。
魏再春将垃圾桶装车
魏师傅的妻子杨俊格,在垃圾压缩站负责运行垃圾压缩设备。十多年前,夫妻俩从老家河北邢台,选择来北京打拼,现在他们在北京的家,是亲戚借给他们的房子,做饭的阳台只能容下一个人。
魏师傅家做饭的小阳台
魏师傅两口子有一对儿女,都在老家邢台,由于疫情的原因,春节没回家,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儿子一家曾在春节期间来北京探望他们俩,可已经大半年都没见过女儿了。
北京环卫集团通州京环公司固废清运工人魏再春
2
24 小时连轴运转
垃圾处理中心马不停蹄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视频
疫情期间,不仅是清洁人员,垃圾焚烧中心也比平时更忙碌。下午五点,正是很多人下班的时间,95后的工程师伊童鑫却准备上班,他所在的北京市朝阳清洁焚烧中心处理着北京市朝阳区约三分之二的生活垃圾。
北京市朝阳清洁焚烧中心
由于24小时不间断地处理垃圾,伊童鑫今天要上中班,从17:00工作到次日凌晨1点。在伊童鑫工作的抓吊控制室下方,是一个巨大的垃圾池,有效容积约3.5万立方米,相当于18个标准游泳池。
巨大的垃圾池
盯着处理这些垃圾需要全神贯注地操控一个巨大的垃圾抓斗,一盯几个小时,伊童鑫的眼睛会疲劳得流眼泪。上晚班时他在工位上一坐就是8个小时,喝水的功夫都没有。
伊童鑫工作的抓吊控制室
深夜1点,就在伊童鑫即将下班的时候,中控室里工程师王永一天的工作才刚刚开始。他的夜班从凌晨一点到早上八点,王永负责控制垃圾焚烧炉,管理汽轮机、发电机等电器设备。
王永到设备间巡检
疫情发生以来,超过三分之一的同事不能及时返回北京,中控室的值班人员由33人减少到19人,王永的工作时间从8小时延长到12个小时,而且工作一直连续20多天。这段期间,白班、夜班交替,熬夜、通宵成了家常便饭,王永只能住在单位。
北京市朝阳清洁焚烧中心运营部运行工程师王永
在北京,环卫工人每天需要清运处理7000吨各类垃圾。1月20日至3月21日,全国累计处理医疗废物超过了18万吨,让我们向全国180万环卫工人致敬!
半小时观察:
从凌晨四点路灯下的小胡同,到午夜时分依旧忙碌的垃圾焚烧中心,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记者真实记录了环卫工作者们的艰辛。
为了大街小巷的整洁,为了城市生活的平稳有序运行,环卫工作者甘于平凡、不怕吃苦,默默守护着我们的城市。他们在疫情中逆风前行,不仅是城市的美容师,更是抗击疫情最前沿的一线奋斗者。百姓生活的平安,都离不开这些默默为之付出的劳动者,我们衷心地向奋斗在一线的环卫工人道一声: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
为疫情中的逆风前行者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