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论
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优势比较,比较当然是全面的,但制度优势比较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从国家间竞争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决不是意识形态之争,而是国家治理效能上的问题。《决定》从13个方面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其中有一些优势是以往党中央领导人就有过论述和强调的,有一些是新作出的概括。认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的深刻意义,既要突出首次全面概括的理论创新,更要重视覆盖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功能定位。
——《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齐卫平(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抗击疫情斗争,是全员战役,休戚相关、人人有责成为广泛共识,从而不断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抗击疫情斗争,是集体行为,是整个地区、民族和国家的总动员,服从中央、分工协作成为行动自觉,从而不断强化了全体人民的集体意识和大局意识;抗击疫情斗争,是救援行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成为这个春天最美风景,从而有力培养了社会公众的敬畏之心、同情之心、关爱之心和奉献之心。
——《在战“疫”中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孙 泊(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通大学基地研究员、江苏先进典型研究中心研究员)
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一定要坚守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真抓实干解民忧、暖民心,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一定要勇于自我革命,强化担当作为,及时发现新问题、新矛盾,努力做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扎实地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郑 伟(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通大学基地研究员、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疫情面前,人心为何能够如此凝聚团结?除了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以及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之外,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恐怕是,中华民族始终存在着一种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力量和精神能量。这种力量和能量正是中华民族历经挫折磨难而始终生生不息的重要根由。当前,疫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疫情结束之后各项建设发展任务更是繁重,因此,齐人心、聚民心这一“柔性”工程需要久久为功。
——《最大的政治 最强的力量》陈硕(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东南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更多内容请点击
政声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作出部署,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的战略格局。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采取的坚决有力的防控措施,展现的出色的领导能力、应对能力、组织动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是其他国家做不到的,为世界防疫树立了典范。
——《直面大战大考 坚定“四个自信”》周铁根(徐州市委书记)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仍然会存在一些不足,更多地表现为政治功能不够突显、组织设置不够健全、隶属关系不够顺畅、职责定位不够清晰、组织生活不够正常、基础工作不够规范等方面。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思想的轻视和忽视导致“不想做”“不做实”,二是党建知识和技能欠缺导致“不会做”“做不好”。而从平时调研的情况看,后一个原因显得更为突出。
——《强化基层党建 凝聚战斗力量》卢春庭(省委省级机关工委群众工作部部)
改革越深入,越要勇于消除改革中的痛点难点。随着行政审批权力逐步压减,审批程序要求越来越严格,审批时效要求越来越高,服务功能不断加大,一些单位和个人存在的陈旧观念、僵硬思路、盘踞利益、怠惰作风成为改革“拦路石”,亟待坚决清除。应切实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从“重审批轻监管”向“减审批强监管”转变,从“严进宽管”向“宽进严管”转变,使市场“活而不乱”。
——《简审批优服务 “高效便民”再升级》吴 斌(盐城市行政审批局)
企业是社会的基石,产业是经济的命脉,产业链则是地域竞争的核心,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更是举足轻重。同样的困难,不同的理念思路和应对之策,效果是不同的。是坐等经济复苏的大环境来临,还是率先营造经济复苏的小环境,是一个地方能否在疫情防控时期率先发展的关键。这需要审时度势,化危为机,主动作为。
——《复工复产倒逼服务转型》李广春(扬州大学文学院特约研究员)
更多内容请点击
智库
要素自由流动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条件。现代经济中,金融发挥着资源配置的媒介作用,如果区域金融资源不能进行整体优化配置,势必使产品、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的流动受到影响,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区域之间的合理分工就无法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也就难以高质量推进。因此,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是银行信贷资源在区域内优化配置。
——《以信贷资源优化配置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范从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长三角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这次疫情冲击是检验江苏产业发展质量的“试金石”,精准复工复产也是补齐产业发展短板、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和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难得机遇。需要指出的是,精准复工复产不是简单地推进企业重新开工,而是坚持产业链现代化,提高江苏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对照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保持和提升全省产业链控制力和治理能力。
——《激活产业链是精准复工复产的关键》许 卫(江苏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教授)
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好丰富的教育素材,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教育和实践,引导青年学生从共产党员的挺身而出中真切感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从医务人员的最美逆行中真切感受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敬业担当,从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战中真切感受同舟共济、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从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中深刻体会国家伟大和制度优越。
——《以社会重大事件为契机推进思政教育》林 刚 张 运(作者单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扬州大学))
更多内容请点击
前沿
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对于航运水利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视,不但提高了航道标准,修建了大量的现代化闸坝桥梁,且每年都对运河进行疏浚与维护,从而使其运输能力大为提高。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成功,加上南水北调工程的进行,特别是2017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指示和要求,使中国大运河江苏段迎来了新的春天,无论是其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复兴,还是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以及经济与生态效益的结合等,都引起国家与社会对大运河的再次瞩目,古老的大运河又将对中华民族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大运河江苏段的千年华章》贺云翱 干有成(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
《“共享员工”:应急之举还是未来风尚》:受疫情影响,“共享员工”成了共享经济领域又一新兴词汇。有人认为,“共享员工”只是应对疫情非常时期的权宜之计,也有人认为,“共享员工”代表灵活用工的新模式,引发关注和讨论。
“1+1>2”的效果,让“共享员工”模式迅速走红。自盒马鲜生、京东、苏宁等在线零售行业为“共享员工”抛出橄榄枝,“共享模式”逐渐推广至物流、制造业等行业。不少地方政府支持鼓励跨行业“共享员工”,借力“闲得慌”破解“用工荒”,复工复产实现“加速度”。
——《渐成风尚》杨丽
“用之则来,挥之则去”的灵活用工,如果没有健全的法律保障做后盾,不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整个社会劳动关系的稳定。疫情犹如试金石,会催生一些新的行业“风口”,会倒逼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快“机器换人”的步伐,会改变一些行业企业的工作方式和管理理念,然而“共享员工”模式难在此列。
——《难成“常态””》陈立民
更多内容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