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锡剧皇后”美称的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姚澄,12月14日因病逝世,享年93岁。
年轻时的姚澄
姚澄(前左)与公公叶圣陶(前右)、爱人叶志诚(后右)、儿子叶兆言(前中)
众多戏曲名家和戏迷在社交媒体上追忆姚澄的艺术人生,对她的离去表示惋惜和痛心。在丝竹锣鼓的世界里,姚澄低吟浅唱、顾盼生辉,用锡剧的语言,在举手投足之中传达出令人动容的情感。光阴荏苒,一代名角远去,但她的声韵唱腔早已模糊了岁月,回荡在锡剧那方舞台上永不散去。
姚澄,江阴人,1926年出生。家境贫寒,12岁学戏,“父亲在戏班跑龙套、母亲进城给人当保姆、小妹妹送进了育婴堂,家里还是穷得揭不开锅。有人劝父亲把我送去当童养媳,父亲坚决不同意。他教我唱戏,希望我学门手艺糊口。”后加入江苏省锡剧团,主攻青衣,兼演花旦,反串小生。
1954年,姚澄主演的《走上新路》获华东首届戏曲大会六个一等奖。
1956年初,锡剧《红楼梦》(姚澄饰贾宝玉)在南京首演,后连演整年,南北轰动,京沪票友观众翘首以盼。
1957年《红楼梦》获江苏省首届戏曲大会表演一等奖。
1960年姚澄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在京演出《红楼梦》。
《拔兰花》饰演王凤霞
锡剧《红楼梦》的巨大成功,《罗汉钱》《庵堂认母》《双珠凤》《拔兰花》等代表作的上演,展示了姚澄刻画人物的细腻功夫,奠定了她“锡剧皇后”的地位。在锡剧舞台奋斗了数十年的姚澄,凭借清晰圆润、甜糯柔美、华丽典雅、委婉多姿的独特唱腔,开创了锡剧“姚派”一脉。
在戏迷的心目中,姚澄既能演书生、俊男,小姐、倩女也不在话下,而跨行当背后又有她独特的演唱风格和表演风格,特别是演小生时,不刻意追求阳刚,而是把男性的刚美与女性的温柔揉和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柔刚"的艺术形象。
提到姚澄的艺术成就不得不提及他的先生:叶至诚,叶圣陶的儿子。
“他在文化上影响我,帮我提高了素养;他是我的活字典,我不懂不会就问他。”两个人经人介绍相识,相濡以沫半个世纪。
叶兆言曾透露,自己的名字就是父母爱情的产物。“父亲给我取名的时候,采取拆字先生的伎俩,我的母亲姓姚,姚的一半里面有个兆,父亲名至诚,繁体字的诚有一个言字旁,父亲和母亲拿自己的名字开刀动手术,一人给了半个字。”
在丈夫的指导下,姚澄看完了《安娜卡列尼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世界名著。当时女演员文化水平都不高,姚澄看完了全本的《红楼梦》,这在当时并不多见。而文学无疑也给她的戏曲生涯的纵深提供了滋养,她的戏路越来越宽。
姚澄的灵堂设在在南京功德园,一整天陆续来了不少人,来自各地徒弟、徒孙、后辈们的花圈摆满了整个灵堂。“我再也不能拉着她的手喊老师了。”姚澄的学生袁菊芬,也是江苏省锡剧团国家一级演员,接到记者的电话时多次泣不成声。
超过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涯中,姚澄留下了许多深入人心的艺术形象和脍炙人口的精彩唱段。她的作品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她独一无二的表演风格,和坚韧的艺术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交汇点记者 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