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事关孩子未来、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发展。5月23—24日,全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训班在南京举办,同期召开工作座谈会,并发布《江苏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围绕我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提升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与管理的水平、学校家庭社会三维共建等内容开展座谈会,进一步提高全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座谈会现场
《江苏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发布
江苏省文明办、南京晓庄学院于2019年联合发布《江苏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结果显示:江苏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占85.28%,欠佳状态的占8.78%,心理状况严重的占5.94%。从学龄段看,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好的是小学生,其次是高中生,再次是初中生,心理健康占比分别是:89.44%、83.58%、81.84%。从性别看,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男生。从亲子关系来看,亲子关系融洽的学生,心理更健康;有亲人陪伴的孩子,心理更健康。从心理健康状况的维度看,学习焦虑状况最为严重,学习焦虑状况明显的学生占47.59%。值得注意的是,江苏省未成年人积极心理品质排在前三位的是:超越、节制和人性等品质;在超越、创造力和友善等品质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座谈会现场
创新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 让每个孩子“花开阳光下”
近年来我省着眼于“治未病”“防已病”,顺应当代青少年成长规律和身心特点,创新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以学校为基础,社区为延伸,市县辅导中心为阵地,在全省13个设区市及所辖县市区、所有城区和绝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以及部分人口比较集中的大型社区建成114个未成年人成长指导(辅导)中心、7000余个心理健康咨询室(站),基本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网络。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葛莱在全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工作,关系孩子未来、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做好这项工作意义重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是让孩子们“花开阳光下”的事业,需要持续深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在成长道路上充满阳光、充满自信,为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培育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江苏是较早开展专业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的省份,打造了“陶老师”工作站等为代表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志愿服务团队。每年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和工作培训。目前,全省拥有心理健康注册督导师11人,占全国10%;注册心理师71人,占全国18%;具有二级以上心理咨询师资格的1000多人。“96111”心理咨询电话热线进一步延伸拓展;省电视台开设每周1期的常态化电视栏目《成长》,已制播节目177期;编创推出3个系列9本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丛书》已送进全省中小学校,积极引导孩子们摆脱成长中的“烦恼”。
汇聚力量、强化舆论 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关注、协调配合,合力疏导。去年12月,国家卫健委、中宣部、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明确文明办作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牵头指导单位。协调支持教育部门认真贯彻《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落实课程教育教学要求,积极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协调支持共青团、关工委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五老”志愿者的作用,持续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协调支持妇联贯彻《江苏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充分利用各类家长学校、妇儿活动中心等阵地,加强家长知识培训。集中开展净化未成年人社会文化环境“蓝天行动”,深化“阳光网络伴我成长”系列活动,防止不良网络信息侵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据悉,每年5月将被我省定为全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集中宣传月,每年确定一个主题,设计推出公益广告,组织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发布江苏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扩大工作影响力。要依托各级各类媒体,特别是网络新媒体、新技术、新应用,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宣传报道的重要内容,渗透到网络宣传、网络文化、网络服务中在全社会形成关心重视和支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要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典型宣传,推广先进经验,推动工作不断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