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医院院训⑫丨诺重千斤,他们行于实践
2020/03/12 22:22  新华报业网  

  “对重症医学科医生而言,抢救患者就是与时间赛跑。每天,我们都在与死神较量,每个细微环节都关乎生死,必须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才能最大程度挽救他们的生命。”这是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周曙俊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1月26日晚上6点,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接到组建驰援湖北医疗队的指令后,立即发布通知,征召相关专业的医护人员。短短半个小时,就有几十名医护人员踊跃报名。1月28日,作为院重症医学科的骨干、主攻重症肺炎和ARDS的周曙俊临危受命,带领常州市第一批援鄂医疗救护队29名队员,与兄弟城市的医务工作者组建成江苏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逆行奔赴武汉战“疫”一线。

  在疫情面前,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人员没有退缩,第一时间积极响应号召。那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医院?又有着怎样的院训文化传承?

  交汇点“共读医院院训”栏目今天带你走进这家医院,解读院训。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创建于1918年,1995年列为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2000年更名为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是一所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他们的院训是:医道者,德仁也。德以润身,仁以爱人。扶弱岂问亲疏,救病不辨贫富。安神无求,不堕世俗之恶;定志无欲,常存父母之心。精勤不倦,博及众术,汤火不避,诺重千金。

  医道者,德仁也。德以润身,仁以爱人。德以润身出自孔子《中庸》 “富润屋,德润身。”意思是:富裕可以养护好房屋,然而对身体的爱护、滋润及保养却要靠“德”。医学之道就是德与仁,用仁德爱护身体,修养身心,用仁爱爱护他人。

  扶弱岂问亲疏,救病不辨贫富。意为帮助弱者不分亲疏,救助病患不看贫穷或富贵。秉持生命无价的立场,医生救死扶伤是天职,对待病患一视同仁,为患者诊治疾病,始终以患者为中心。在医疗资源分配等问题上公平公正,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尊重每一位患者。

  安神无求,不堕世俗之恶。安神无求源自《千金方诸论论大医精诚第二》“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意为凡是品德医术俱优的医生治病,一定要安定神志,无欲念,无需求。即为医者,应当坚定白衣精神,道德高尚,不因利益等庸俗的诱因而动摇。

  定志无欲,常存父母之心。定志无欲亦出自《千金方诸论论大医精诚第二》“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古人云: “医者,父母心。 ”这是古人对医者道德修养的精辟之谈。精湛的医术绝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而是“仁”与“术”的结合。患者的病情无小事,生命大于天。要成为一个患者信赖的医师,就要将心比心,不忘初心,要站在病患角度去理解和体会他们的心情和痛苦。为医者,就要始终把关爱放在第一位。

  精勤不倦,博及众术,汤火不避,诺重千金。精勤不倦出自《大医精诚》“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意为学医的人,一定要广泛地穷尽医学的本领,专心勤奋,毫不懈怠。医学是“至精至微之事”,不得有丝毫的差错;医生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不断提升临床思维的职业。自踏入医学之门,就应竭尽毕生之力,不断奋斗,不畏艰险,对患者负责,为含灵之苦而不懈努力。

  重症监护室,一个众人避之不及的地方,一个与死神抢夺生命的战场。严丝合缝的防护服是一身铠甲,医术与仁心是他们手中武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院训,用精湛的医术守护着患者的生命安全。

  你最感动最熟悉最喜欢的医院精神和院训是什么?可以发邮件给我们留言哦,邮箱:jiaohuidianhudong@163.com。

  让我们一起为战“疫”前线的勇士们加油!

  交汇点记者 林惠虹 王高峰 综合整理 穆怀佳 剪辑 朱丹清 制图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