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实践者】我在武汉29天,见证中国基建攻坚战疫
2020/03/25 18:09  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记者 阚纯裕 通讯员 田本灿 朱立娟):70余年前,黄冈市红安县牺牲了14万英雄儿女,走出了223位将军,为新中国的建立贡献了力量;如今,拥有18年党龄的红安人刘宜全循着先辈足迹,为这座英雄的城市走出疫情的阴霾挥洒汗水。

  匆忙出发

  1月26日开始,还在黄冈市红安县老家休假的刘宜全电话不断。作为中交二航局抗疫基础设施建设现场主要负责人,他需要筹集武汉市第六医院、武汉市中医医院、火神山医院等改造施工急需的资源。

  1月28日,刘宜全早早起来洗漱,他和家人感叹:“审核资料审批时间太紧,万一出现变动怎么办,老在家里打电话可不行,必须要第一时间去武汉!”没想到,因为各村都封了路,出去一个多小时,刘宜全又回到家里。

  刘宜全在项目现场

  出村难,去武汉更难!于是,刘宜全紧急联系公司办公室,填报资料,经过一道道审批,终于在下午5点办好了通行证明。

  为了组织管理人员尽快到达现场,刘宜全一路上都在打电话,手机电量也快耗尽了。从黄冈到武汉平时开车只需要2个小时,这一次走了近4个小时。

  当晚,刘宜全被任命为中交二航局武汉疫情防控应急参建项目现场施工总负责人,第一个任务便是参与建设“火眼”实验室。晚上9点,筹备会议在武汉召开。

  出门匆忙,刘宜全只带了两套秋衣,在此后连续29天的紧张施工中,他的外套一直没有机会换下来。

  困难重重

  一个月的时间,刘宜全直接或间接参与了13项疫情防控应急项目建设。这期间,他没有休息一天。

  “火眼”实验室(李楠枫 摄)

  每个项目除了工期紧张,建设者还面临许多挑战。正常情况下,实验室的建设至少需要45天才能完成,这一次,刘宜全带领没有相关施工经验的团队鏖战4天4夜抢建完成。2月5日,每日可检测万人份样本的新型冠状病毒应急检测实验室——“火眼”实验室在武汉正式启动试运行。

  抢建完“火眼”实验室后,他们又接到了中国光谷日海方舱医院的建设任务。该医院是武汉方舱医院中标准最高、单舱面积最大的,这也意味着结构更加复杂。刘宜全带领团队不仅做到了8天完成改造,还同时改造了其他3家医院。

  持续数日“连轴转”,大家的体力消耗都达到极限。“真不是一般的累!”回忆起抢工过程,刘宜全感慨万千。

  工人施工现场

  而最让他犯难的是缺物资。筹建实验室,所有工作都要从零做起。由于各供应商都未复工,筹集医疗设施材料困难重重。为了找到合格的材料,刘宜全甚至还用上了最“笨”的办法,根据网络搜索的信息,一家一家地打电话咨询。

  就拿实验室需要的配电柜来说,市场上能买到的配电柜都不符合设计要求,刘宜全只能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元件和生产厂家,根据实验室需求抓紧生产。实验室的一些精密仪器要用到的电气元件,一部分需要在鄂州组装,另一部分需要在江苏组装,最后运输到现场再完成全部组装。

  “有时候材料找到了,厂家没车运输,我们调集车辆自己去拉;如果厂家没有原材料,我们自己采购材料送到厂家加工;遇到实在不能加工的,我们要到疫情较轻的省份,把未完工项目的设备拆借过来。”刘宜全介绍说。

  防疫管理无一感染

  任务紧急,所有人都专注于工作,但作为负责人,刘宜全还要保证他们的安全,现场防疫成了他最忧心的事。

  刘宜全在施工现场

  接到实验室建设任务的当天,团队就制定了《疫区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和《防抗新冠肺炎应急处置方案》。刘宜全说:“病毒传染性很强,最高峰时有400人同时在封闭狭小的空间里抢工,一旦有人感染,所有人都要隔离。”

  但团队里的每个人都没有退缩,管理人员带头冲锋。 “在我们这里,指定谁去干,没有一个人说不去。这一点我们非常骄傲!”

  在刘宜全参与的多个抢建目中,武汉市第四医院、武汉市中医医院、华润武钢总医院的紧急改造施工防疫难度最大。医院一边正常收治病人,团队一边改造。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刘宜全与团队连夜商定了安全防疫工作指引,提升了防疫等级,指导现场安全员开展防疫工作,同时为即将进场的人员配备了连体防护服、护目镜、口罩、双层手套等防护用品。

  “新闻报道有人15秒内就感染了病毒,对工人来说,施工越快就越安全。”为了给工人做好示范,在现场他一直规范地佩戴口罩,需要戴护目镜时也是第一时间戴好。每天十几个小时的现场工作,口罩勒破了耳朵他都没有察觉:“摘下来时才感觉耳朵像刀割了一样疼,一旦投入工作,反而没感觉。”

  工人进行病毒检测取样(李楠枫 摄)

  令刘宜全感到欣慰的是,自1月29日承建“火眼”实验室,到2月26日紧急支援沌口方舱医院建设,二航局累计进场管理人员100余人、工人近1000人次,无一人感染。

  随着疫情稳定,承建的工程交付后,刘宜全完成承担的任务,正式进入临时隔离点隔离,如今已完成隔离。在隔离点,刘宜全收到了6个援建项目寄来的感谢信,他十分开心:“咱们红安人流淌将军血断不了,只要家乡有需要,我随时出阵!”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